10、Twilio
借助Twilio提供的API,你可以通过标准web语言打造语音通话、VoIP和短信应用。
失败的教训
Twilio联合创始人兼CEO Jeff Lawson:
我们创立Twilio的时候刚好是08年秋天,我们同时还在进行种子融资。我们找到了一家愿意领头的顶尖风投公司,我们还为投资者会议作好了计划。
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觉得一切顺利。我们掏出手机的时候却发现,雷曼兄弟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我们的融资时机太差了!风投机构放弃了所有交易,因为它们已经没有资金了。
没能得到种子融资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有些担心。但是,在创始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我们确定自己不需要那笔钱,需要的只是继续做我们九个月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不计报酬地奋力工作,成功地将产品上线,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在我们拥有这样一个能带来收益的产品之后,我们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种子融资,并且在那以后一直在成长。这一切证明,只要你专注于产品和消费者,其他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后续发展
Twilio最近刚刚完成了C轮融资,从Union Square Ventures等风投机构获得了1700万美元投资。他们的业务仍在扩展,截至2012年6月,共有超过10万名开发者在使用他们的服务。
11、Smartbear
Smartbear是第一款用于代码审查的商业化工具。
失败的教训
Smartbear创始人兼CEO Jason Cohen:
大多数人在谈到失败的时候,都会忽略情绪上的失败。
那时候我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兜售着华而不实的工具,把自己打扮成某个不存在的行业里的专家(我的软件是第一款商业化的代码审查工具)。每一秒我都觉得是在欺骗世界。
我告诉客户,我的工具仍让代码审查所花的时间缩短一半,这是真话?还是只是重复了一千遍的谎言?我向客户介绍代码审查的“最佳策略”,但我又有什么资格教人家审查代码?我帮人安排采购事宜,但对财务一窍不通的我又怎么能掌管那么多钱?
是我太年轻?是这个工具太差?是我太缺乏经验?我是不是需要读个MBA,或者上个营销班?
事后客观而言,这些都是我的情绪问题。这个工具确实能解决时间和精力,这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就在我怀疑自己“代码审查专家”这个头衔的时候,我也确实通过和更多团队在更多环境下的合作积累到了比任何人都丰富的经验。而销售则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神秘和难于掌握。
后续发展
Jason于2007年卖掉了他的公司,并和他人一起创立了一家名为Wpengine的新公司。
12、Fivesecondtest
Fivesecondtest能够通过分析设计稿中最突出的元素来帮助你优化页面布局、吸引用户动作。
失败的教训
Fivesecondtest联合创始人Alan Downie:
我和另一位创始人一起运行着这家小小的易用性领域的创业公司。Fivesecondtest的原理是给访客5秒钟的时间观察一张设计稿,然后让他根据记忆来思考自己看到了什么。
这个服务目前仍然运行,状态还不错,但它曾经差一点死掉。我们最初是以免费方式推出该业务的,取得了不错的用户粘性。因此,我们决定把它重构为付费产品,它随后便立刻开始为我们带来收入。我们两人当时都是做客户咨询工作的,应用的成功看起来是让我们脱离苦海的一条捷径。
但它能带来的收入并不够我们过日子,因此我们需要见到增长,我们认为,网站还需要再次重构。我们想让客户看到更多价值,更多的价值也意味着更多的功能!每个人都知道,花钱越多,功能越多。
那时候的我们非常天真,花了几个月时间打造出了Fivesecondtest的新版本。在5秒记忆测试的基础之上,我们增添了问答、反馈等功能。我们将新版网站上线,等着赚大钱。计划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人人都讨厌新网站。
是的,所有人。有些长期客户对我们大吼大叫,因为我们让他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变了样。甚至有人表示,如果我们不把网站恢复原状,他们将建设类似的网站和我竞争。用户量降到了谷底,有专家说,我们的做法是完完全全的笑话。我们做了杀鸡取卵的傻事。
在我们从动荡中走出来之后,我们再次开始重构网站。这一次,我们恢复了经典的5秒测试,添加了两个新应用。当我们完工之后,发现曾经的忠实客户已经流失殆尽。这个应用仍然活着,运营状态尚可,但一年内三次重构的痛苦经历却差点杀死了它。我学到的是——决不要在征求顾客意见之前轻举妄动。
后续发展
Alan和另一位创始人Matt一起打造了名为BugHerd的新应用,通过简单的点击方式就能帮助网页设计师发现bug。BugHerd目前已从500Startups和Starfish Ventures等投资机构取得融资。
13、Banjo
Banjo可以在你的朋友靠近的时候提醒你。此外,它还能帮助你发现其他人关注的图片、状态更新,还有和你有着共同兴趣的人。
失败的教训
Banjo创始人兼CEO Damien Patten:
现在的Banjo和发布之初的很不一样。最初的Banjo是基于地理位置和信息系统构建的。每一个用户都对它的技术和运转速度印象深刻。这个产品非常有趣,能够吸引很多大公司的工程师为之服务。我们原本准备在2011年的SXSW大会上发布这个产品,但最终决定继续“观察”。
最终结果表明,这是我在打造Banjo的过程中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很快发现,尽管我们拥有创新技术,我们仍然需要面对用户数量从零起步的问题。我知道,如果我们发布了应用,会得到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用户还是会像他们在看到别的很多应用时说出同样的话:“如果有更多人用它的话,会更酷的。”
我们在Banjo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上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甚至还接受了种子融资。我们知道,我们有能力在短期内取得绝大的成功,但我们是为了长期发展而来的。因此,为了不让自己中途失败,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放弃。
我们选择了从头再来,只花了6周时间就开发了一个全新的产品,这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Banjo。
后续发展
Damien说:“Banjo发布一年后,我们已经有了200万用户,我们的技术在这一领域首屈一指。尽管现在谈论未来还为时过早,我们确定的是,当初从头再来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底线是——创业者不应当畏惧失败或者错误。一些最迷人的创新正是由此而生。”
相关报道:
- 创投圈BP相亲会 助力创业者“脱单”融资2015-11-12
- 年轻人!准备好了再创业2015-09-02
- 解读大连创业圈:孤独与寂寞并存2015-06-30
- 淘会场如何从创业血海中突围?2015-06-12
- 众创空间:京东、淘宝都没走过的众筹之路2015-04-19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