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移动互联 > 正文

微信应用号暂定名“小程序” WebApp时代又来临?
2016-09-22 11:22:00  牛华网  王新宇  我要评论()
字号:T|T

57e2acb1c0118.png

牛华网讯 9月22日消息 微信公开课今日推送消息表示,此前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现场透露的全新公众号形态“应用号”目前已经开启内测,微信官方暂时将应用号命名为“小程序”。

张小龙曾表示,用户关注一个应用号就如同安装一个App一样,而微信应用号就相当于另一个App Store,主要功能就是应用推广。微信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就是希望把用户使用App的动作都集中在微信上。

这一点在今天微信官方的推送中也有提及,“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用户对“小程序”这种形式并不陌生,事实上就是WebApp,早些年百度的“轻应用”也是这种形式,更多见的就是各种移动浏览器上的H5应用。

不过,“小程序”对开发者开放了更多功能。根据微信官方资料,开发者可以得到如下支持:

视图容器:视图(View)、滚动视图、Swiper

基础内容:图标、文本、进度条

表单组件:按钮、表单等等

操作反馈

导航

媒体组件:音频、图片、视频。

地图

画布

文件操作能力

网络:上传下载能力、WebSocket

数据:数据缓存能力

位置:获取位置、查看位置

设备:网络状态、系统信息、重力感应、罗盘

界面:设置导航条、导航、动画、绘图等等

开放接口:登录,包括签名加密,用户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基本上这些是一个Native App的必备功能,而在“小程序”上开发者又不需要耗费太多成本,还可以提升研发效率。开发人员只需要研发出一款适用于浏览器应用的产品,就可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使用需求。

另外,入驻应用号的APP营销推广工作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开发者接入“小程序”可以获得微信的数亿用户。

WebApp和Native App的对立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最早,手机浏览器厂商希望推广WebApp,将其作为浏览器上的一个应用分发市场运营,用户只需使用一个浏览器应用就可以使用各种功能,这是典型的超级App思维。

在国内,最早UC、百度和腾讯都在手机浏览器中尝试过WebApp,国外火狐甚至还推出过一款基于HTML5的手机操作系统火狐OS,同样也是WebApp的形式。国内的阿里YunOS在1.0时期也尝试过类似火狐OS的做法,不过由于当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速网络及硬件支持,WebApp概念过于超前,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微信“小程序”现在算是逢时了么?可能与两年前相比,4G网络和高配硬件的普及为WebApp扫清了一些障碍,但最重要的是,WebApp和Native App的根本矛盾还没有解决。

Native App的弊端在于有大量的长尾应用处于“冷宫”,用户只在偶尔需要的情况下才调用一下,比如12306铁路客户端。大多数用户只在假期时才会使用其购票,平时基本不会打开。WebApp最初出现时,就是主打盘活长尾应用。在WebApp上,所有应用都处于云端,无需下载和安装,用完即走。这也是为何当时很多长尾应用都大力开发和支持WebApp的原因。

谈到WebApp和Native App的根本矛盾,实际上还是移动互联网底层入口的争夺。iOS和Android在移动市场占据绝对地位,这两款操作系统把持着最大的两个Native App分发渠道,App Store和Google Play。

Native App的优势在于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和很好的用户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iOS和Android,Native App可更好的调用硬件资源,达到最好的使用体验。

而WebApp实际上在调用硬件资源上比Native App要更复杂一些。简单来说,Native App可以向iOS发布申请,iOS再调用硬件资源;而WebApp要在Native App的基础上再加一层浏览器(Native App)。

更关键的是,微信“小程序”如今又来搅动这池春水,其意图在外界看来不言而喻,但难度也是显而易见。微信“小程序”横跨的是多个平台,Android平台可能会容易一些,但如果在APP Store里再建一个“APP Store”,一向封闭的苹果是迁就还是封杀呢?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微信应用号 WebApp

责任编辑:王新宇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