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170期封面:硅谷正在变化
《第一财经周刊》170期封面:硅谷正在变化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让技术公司三巨头的战争升级。它们雄心勃勃地瓜分未来,同时也在瓜分硅谷的历史。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还来不及反应这是什么事儿的时候,它就被改变了。

好在这次反应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个消息─大家应该都知道了,8月15日,谷歌同意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 Inc., MMI),摩托罗拉移动独立运营宣告终结。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品牌陨落,而另一个正在辉煌的品牌第一次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软件和硬件合在一起: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被重塑。

不用行业分析师,即便普通消费者也能看到他们未来的选择不过就是那么三种,或许勉强算是四种。

一、微软+诺基亚。前者提供Windows Mobile 7操作系统,后者提供硬件(据说也可以保留相当程度的软件自主权)。谷歌买下摩托罗拉对于诺基亚来说是好消息,当然这不仅仅说的是消息发布后诺基亚的股票猛涨17.35%,而是Andriod阵营可能瓦解:尽管谷歌移动业务高级副总裁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分析师会议上声称HTC、三星、索尼和爱立信都“欢迎我们的决定”,因为Android需要专利保护,而摩托罗拉具有可以保护Android支持者的专利。但你知道这背后可能蕴藏的另一层含义─摩托罗拉移动生产的每一款设备都天然成为贴着谷歌LOGO的“原生机”,而谷歌用专利俘获了其它Android手机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HTC、三星和LG们需要怎样才可能有一款超过摩托罗拉(谷歌)的产品?

二、苹果+苹果。iOS操作系统+苹果封闭生态内一贯的工业和交互设计。对从来不需要“阵营”的苹果来说,它太希望看到Android阵营这些“乌合之众”的崩溃了─仅一家Android手机生产商的出货量迄今都不可能超过iPhone。在玩软件和硬件协同配合这件事上,苹果游刃有余。而对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带来的“专利效应”,它虽有所警惕但并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对方只是在自己砌起来的围墙外面,砌了另外一堵而已。

三、谷歌+摩托罗拉。前者提供Android操作系统,后者提供硬件。按照收购后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的说法,谷歌将把摩托罗拉移动作为单独业务运营,摩托罗拉移动还将是谷歌Android系统的授权使用方。但人们毕竟见过太多“独立运营”的被收购方,都不免最终变成母公司的战略棋子(已经开始付费视频的YouTube现在还据说是谷歌独立运营的业务)。

谁也不知道谁还会留在谷歌的身边,或者谁不会─对三星、LG、索尼爱立信甚至股价同样飙涨的HTC等手机厂商来说,它们迎来的是一个别无选择依附于上述寡头的“NO LOGO”时代,本身是谁变得更不重要了。他们大概会多花一点心思在微软的Windows Phone上,不过那不会比与谷歌合作强太多。

当然,如果你勉强算上黑莓的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 Ltd. (RIM)─我们不知道它还能坚持多久─选择会变成四种。摩托罗拉被收购显而易见地会提升RIM的专利权价值,这一点与诺基亚并无不同。这两家公司都不使用Android,所以即使谷歌收回Android,它们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如果你愿意这么看的话,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让事情变得更利落了。我们不会再因为谷歌扮演一个开源系统提供者角色而摇摆不定,它和苹果、微软一样不愿意让移动互联网的话语权离开自己寸步。这个看起来激烈鏖战的角斗场曾经上演过无数经典的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设计、渠道和价格战。而正如你知道的,谷歌的购物车里从来没有过赝品,比如操作系统厂商Android、视频网站YouTube、移动广告平台AdMob,还有芯片制造商Agnilux……它最擅长用低价格收购一系列羽翼未丰的新锐,然后在谷歌庞杂的内部图谱中给它们找到位置,把它们变成明星产品,抑或一款酷产品的加速引擎。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对这桩收购说得再清楚不过:随着移动业务占据核心位置,与摩托罗拉移动合并将是谷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摩托罗拉移动拥有令人振奋的产品规划和非常广阔的增长前景;其强大的专利组合将使谷歌的Android系统免受微软、苹果和其他公司的竞争威胁。

这是普通消费者不太会预估到的事情,三大公司在这场战争中在专利这件事上安置了如此之大的权重。

专利这件事变得有趣是因为三大公司们更多是在瓜分,而不是创新。你可以把7月初那场北电(Nortel)专利收购战看作一场对一个电信没落巨头尸体的肢解:北电已经破产了,唯一有价值的是它的6000项专利。

这场瓜分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看待移动互联网。不是消费者更熟悉的交互设计或者应用商店,也不是触摸屏这些硬件配置,而是无线射频、Wi-Fi、噪音干扰消除、4G、Java语言等等这些隐匿在“智能”这个名词之后的东西。按照Google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David Drummond的说法,一部智能手机可能涉及的专利达25万个,“而其中大部分是值得商榷的”。谷歌的说法是,苹果这些公司正在通过占有专利阻碍Andriod手机的发展,“他们不依靠研发新功能或新设备来展开竞争,反而通过法律诉讼。”

不管谷歌的立场如何,David Drummond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的,不幸的是,谷歌也属于“他们”中的一员。仅仅两年以前,我们还在感叹iPhone的神奇,而Andriod手机看起来前途未卜,微软的移动市场则渺无踪影─但现在他们已经一起走到了专利这个环节。和以往不同的是,研发在某些程度上不解决问题,因为至关重要的专利们,反而掌握在北电、摩托罗拉这样的没落者手里。

赢的唯一方法是竞购。

今年4月7日,谷歌发起了北电专利收购战,他们达成“假马竞拍”协议,说好谷歌作为最先出价的竞购方,在其他竞争者加入的时候,别人必须以更高出价才能让竞拍生效。但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苹果以20亿美元买下了北电的LTE相关专利的完全所有权,以及一揽子可以用于打击 Android的专利;RIM和爱立信以11亿美元一起获得了这些专利的使用权(Paid-up license),其他得益者还包括微软、索尼和EMC,总出价45亿美元,是这批专利原估价值的5倍。谷歌?他们出了一个圆周率的价格:3.1415926亿美元。

不在意和太自信,这是解释谷歌奇怪出价的两种解释。它们看起来都不靠谱,因为谷歌旋即和苹果共同卷入了一场现在还没有结果的竞购:Inter Digital。我们可以把 Inter Digital看作不知名的摩托罗拉。这家1972年就成立的公司是无线电话通讯的先驱,1990年代它就掌握了CDMA一系列核心技术,在与摩托罗拉官司中败诉后,将CDMA 二代核心技术以500万美元卖给高通(QUALCOMM),后者将CDMA 成功市场化后获得了该领域垄断地位。

这次收购里真正能引起苹果、谷歌兴趣的是Inter Digital的1.8万 项专利,其中包括 8800项无线专利,涉及无线数据传输、噪声干扰消除等专利。据彭博社报道,苹果与谷歌此次争夺的焦点将会集中在 1300 项直接与手机通信传输有关的专利上。

算一笔账你就会明白三大公司竞购专利的热情来自何处。仅仅是Inter Digital的那些专利,就可以让苹果在每台 iPhone上将节省3~10 美元的成本,按照现在的出货量计算,也就是总共节省30亿至100 亿美元。这里还不算日后对 Android的“附加伤害”─通过以后收取专利费,苹果可以让Android手机价位从150 美元提高到200 美元,抑制其扩张,为低配版iPhone争取市场空间。即便是现在,因为已有的那些专利,使用Android系统的HTC已经要在每部卖出的手机中交给微软5美元专利费。

谷歌陷入了专利困境,到目前位置,这家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是1700个,而苹果是4000个,微软是1.8万个。谷歌唯一的武器是它的开放论调,比如之前谷歌法律总顾问肯特·沃尔克(Kent Walker)所说:“现在科技界有一个大问题:软件专利往往会搞砸创新工作。有些人造成了一损俱损的局面,但要买断所有的专利代价是高昂的。通过购买专利来打击其他竞争对手不是一个好方法,但我们也不会缴械投降。”

的确如此。7月31日,谷歌就从IBM手里购买1030 个专利以应对专利诉讼。谷歌,或者说Andriod生态现在看起来官司缠身:牵连的厂商有苹果、微软、IBM、甲骨文、HTC、三星等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 HTC 侵犯苹果 2 项专利;苹果与三星的官司(他们在外观到软件技术各个层面上都打得不可开交)将在 12 月宣判,此前苹果要求ITC加快审判进程的要求被遭到拒绝(因为三星 Galaxy S Ⅱ 将在 8 月于美国上市);谷歌与甲骨文的官司将在10 月审判,有关消息猜测甲骨文61亿美元的索赔可能不会得到法院支持。

除了竞购以外,打官司是另一个夺回主动权的好办法。一个月以前,谷歌以微软泄露其高密源代码为由向微软提出控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次诉讼当中,可能还牵涉了Android─它是一个开源系统!更不要提施密特在HTC专利官司这件事上的态度了:“我们将确保 HTC 不会败诉。”

现在……让我们来看摩托罗拉这回事。

美国东部时间8月14日,一个叫做Fosspatents的专注于专利之战的博客预测摩托罗拉的专利将对 Android 生态圈形成威胁。他在博客里引用Sanjay Jha的话说,截至2011年第二财季,摩托罗拉有1.7万项专利,还有7000 项专利正在等待批准,特别是在基础的2G和3G专利上有优势,其它非基础专利对于提供竞争性的产品也很重要,特别是视频压缩和解压缩、安全技术,以及在4G LTE基础专利上处于领先地位。

没想到文章发布的第二天,谷歌就宣布了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消息。Florian Mueller,就是Fosspatents的博主随即发Twitter,其中两条是:“噢,这对那些Andriod设备生产商来说可能是个很坏的消息。”以及“是的,谷歌可能想成为另一个苹果。”

你不得不佩服拉里·佩齐,他管理谷歌的方式出乎意料地激进凌厉。先是用Google+毫不拖泥带水地回击了Facebook(最新消息是Google+发布了游戏平台且只收取5%的合作费用,Facebook的30%立即相形见绌),现在则是更不拖泥带水地用125亿现金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如果算上一点细节,拉里·佩齐还关闭了谷歌实验室─那个曾经测试过 Gmail、Google Calendar、Android mobile OS、Google+ 的场所。你可以认为谷歌试图节省庞大的开销,“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的“大事”,既有 Google+,也有专利购买和申请。

乔布斯病了,但是苹果成了全世界最值钱的公司,并且10月iPhone 5发布在即,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家公司不会继续酷下去。我们也一度认为微软在三大巨头的战争中失去了优势(毕竟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日趋不酷不重要了),但看看摩托罗拉移动被收购后一路股价飙升的诺基亚,他们的合作也许会催生出一些再次让人惊讶的东西─所以谷歌和摩托罗拉,这是为哪般?

如果说拉里·佩齐只是为了那些专利,你就错了。专利最终不会是谷歌的商业模式,当然,也不会是苹果和微软的商业模式。如果125亿美元只为了换取一层保护膜的话,这肯定会成为谷歌历史上最不堪的收购。

正确答案是:先不考虑Android阵营瓦解与否,谷歌应该不希望它瓦解,因为拉里·佩齐有比打造一部出色的Gootorola更远的商业计划。他想借用原本属于摩托罗拉一家的专利,将Android手机厂商绑得更紧。

商业计划的核心是广告。谷歌不会像摩托罗拉过去那样在意手机的研发投入、渠道成本和单一售价,它也不会太在意每部手机是否需要通过出厂前严格的物理测试─在它看来,未来的每部摩托罗拉手机都是一个精致的“谷歌软件包”。也就是说,搜索引擎、Gmail邮箱、Gtalk聊天软件、地图、在线文档和Picasa图片工具等谷歌的应用,它们能否快速、流畅和完美地运行在一款摩托罗拉手机上,才是最重要的事。

会有一些牺牲的,如果谷歌相信未来值钱的东西只有服务和广告的话。当一部摩托罗拉手机承载了谷歌所有的软件应用和商业模式─移动在线广告的话,它作为硬件本身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而那些只靠卖手机赚钱的Android设备制造商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它们可能面对的是一个从来不肯背负价格负累的竞争对手,这让它们怎么办?

但谷歌会撼动苹果。尽管拥有iOS操作系统和开发者最热爱的应用程序商店,苹果从未因此放弃过从销售硬件设备上赚取的任何一分钱利润。本质上,它仍是一家硬件产品销售驱动的公司。尽管一直有传闻称苹果将推出低价的iPhone产品序列,再一次搅乱这个市场对苹果价格的认知和想象,但这一幕毕竟迄今也没发生。

摩托罗拉成熟的硬件产品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1.7万多个通信技术专利,让谷歌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链条上都能干些不一样的事─苹果和谷歌此前竞购北电的专利,以及正在竞逐的Inter Digital的无线通信技术专利,都并不意味着它们想变成贩卖标准和管道的电信运营商,而是这些专利恰恰能让它们更安全和名正言顺地“颠覆”这个迄今仍由电信运营商控制的移动世界的秩序。

你一定不会陌生,谷歌、苹果们用把语音通信传输和互联网聊天软件绑定在一起,让通话本身也依靠互联网:无论是微软的Skype,还是谷歌的Google Voice,甚至是未来Facebook Messenger。《第一财经周刊》以前曾经写过Apple T&T以及G-Mobile的可能性:北电这些第一代电信业代表正和谷歌这些第三代联手,而AT&T们即将宣告出局。

这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故事。你不得不承认,如果论及硅谷、美国乃至全球科技界当下最重要的大趋势,它们差不多都和移动互联网相关。这也是当下这轮硅谷风暴的核心。

不妨再提一次SoLoMo(Social、Local、Mobile)。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占据所有手机份额的四分之一,手机成为了你的ID:想想看,你还有什么不能通过手机完成,唯一的差别就是交互体验的优劣而已。那个日趋热门的HTML5,你不用明白它是什么,它正在让各种移动终端之间的链接变得更平滑。理论上你刚刚关掉家里笔记本电脑上正在看的在线电影,匆匆出门坐上地铁,你还能在3G运行的手机或者平板上接着看。

谷歌们把它叫做云。它让谷歌、苹果和微软的各个产品线前所未有地统一:入口多多,但平台各家一个。在你选择某一家的手机、平板或者个人电脑的时候,你其实选择了一整套封闭的服务和体验,对,即便宣称开放自由的谷歌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再唏嘘一下,谷歌、苹果和微软们争夺的专利,正是硅谷乃至整个北美和欧洲过去30年到40年技术发展的结晶。它们从IBM、摩托罗拉、北电、爱立信和施乐等公司手里买走了大量专利,把其中的一些玩家在浪潮之巅瓜分殆尽,并把那些技术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些已经把握了未来,或者要把未来搞定的玩家,正在把所有这些历史,放进自己腰包里。

他们雄心勃勃地瓜分未来,同时也在瓜分硅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