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移动互联 > 正文

Facebook步入唯移动时代:应用策略决定成败
2014-04-28 11:14  牛华网  尤静  我要评论()
字号:T|T

1

导语:在“移动为先”的时代,Facebook推出针对移动平台的新功能有四种不同的策略,即对现有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新功能、推出独立应用、推出伴侣应用。如今Facebook正在进入“唯移动”时代,在新时代,Facebook的成功取决于为每个功能选择合适的发布策略。

全文如下:

上周,社交巨头Facebook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如今只有21%(2.68亿)的用户从桌面设备访问其服务。换句话说,尽管Facebook的用户总数不断在增长,但通过桌面访问它的用户数量和占比却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Facebook在全球的独立移动用户已发展至3.41亿,占比达26.7%,且还在不断增长。

言下之意,如果某个Facebook功能只适用于桌面,那么使用它的人将越来越少。

目前,社交图谱搜索、活动参加建议、好友列表、兴趣列表编辑和信息流管理,都尚未登陆Facebook移动端。还记得2012年伊始,Facebook发展副总裁沃恩·史密斯(Vaughan Smith)说,一个功能如果没有登陆移动端,那就跟没有推出一样。

在进行IPO时,Facebook说,它需要移动。接下来的几年里,Facebook成了一家“移动为先”的公司。从商业角度来说,Facebook的移动业务表现不俗。如今,该公司59%的广告收入来自移动,且还在增长。

但Facebook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该公司正试图成为一家“唯移动”的公司,“摒弃”桌面,只靠移动产品屹立不倒。

四大“移动”策略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将所有功能完美地填进手机和平板“小”屏中。Facebook一直在尝试四种不同策略,以将功能推广至移动端。但每一种策略都不完美,都有自己的问题。

2

重新设计

对现有功能进行重新设计,让Facebook能很快将新功能呈现给庞大用户群。但重新设计工现有功能需谨慎,细微的改变也许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太颠覆的变化可能会将用户吓跑。

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Facebook推出了跨来源选择信息流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用户能在自己的信息流界面看到Pages、Friend Lists的专业新闻和内容。问题是,虽然这一功能在Facebook智能手机应用默认的“信息流视图”模式下可用,但该功能的功能按钮与“信息流”标签瓷贴重叠,很多用户甚至完全没察觉到。

开发和埋没

为Facebook主应用开发新功能,能带来大量装机量,而不是用户。因为新功能多被埋没于界面之中,很容易被用户忽略和忘记。举个例子,一年前Facebook推出了“附近的地方(Nearby Places)”功能。“附近的地方”是Yelp在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但这一功能藏于Facebook移动应用的导航菜单之中。事实证明,多数Facebook用户压根不知道这一功能的存在。

上周,Facebook又推出了“附近的好友”。说真的这个功能很不错,但同样容易被忽略,因为它也隐藏在应用程序中某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

独立应用

独立的应用程序灵活性十足,不受Facebook主应用的限制。因此在开发独立应用时,Facebook能将功能置于核心。不过独立的应用程序需要从零开始,除非它们能证明自己拥有超越现有Facebook应用的价值,否则很难吸引忠诚的用户,及得到大家的好评。

Facebook最近的尝试是推出了Paper,一款新闻聚合应用。尽管Facebook表示Paper的早期下载安装量“喜人”,但该公司从未透露具体的用户数字。

伴侣应用

伴侣应用让Facebook能从主应用中分离核心功能,伴侣应用更容易被访问,也更“移动为先”。不过一些用户不希望自己的手机里尽是Facebook应用。另外,在“迫使”用户下载安装伴侣应用时,Facebook也可能会遇到阻力。

去年11月,Facebook开始敦促使用其主应用中“Messages”应用的用户,转而使用“Messenger”。随后,该公司宣布将“Messages”完全剥离出主应用,要求用户下载“Messenger”使用。此举引发了诸多用户的抱怨。

“唯”移动时代

在即将到来的“唯移动”时代,Facebook的成功取决于为每个功能选择合适的发布策略。如果选择得当,Facebook可利用其庞大规模让新功能新功能迅速流行。如果选择错误,结果是功能强大的功能永远不会被采用,然后看着竞争对手一步步将其超越。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Facebook 唯移动 应用 策略

责任编辑:尤静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