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移动互联 > 正文

恶意营销信息刷屏,让朋友圈“变味”
2014-05-27 07:47  新闻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晨报记者 李元珺

上周,一则个人微信号好友数量上限将设定为5000人的传闻,让微信用户和业内都大为震动。业内人士推测,此矛头直指朋友圈内的各类恶意营销和违规行为。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朋友圈频频被卖假货、假代购、集赞加关注等恶意营销信息刷屏,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私人化的朋友圈已变味商业化的生意圈。此外,各类恶意营销还催生了专业点赞和加粉服务,这更让朋友圈的信息真假难辨。

朋友圈被广告刷屏,好烦

打开朋友圈,市民顾小姐发现朋友们最近都做生意去了。同一天里,朋友圈既有服装广告,又有奢侈品代购广告,还有传媒制作公司的广告,真正关于好友的生活信息反而很少。

“相比心灵鸡汤,我更讨厌广告。偶尔打个广告就算了,把这个当成营销平台、整天用广告刷屏就让人受不了了。”她向记者抱怨:“当然,删除朋友圈好友会被对方发现,这也很尴尬。现在,那些每天发三条以上广告信息的人我都把他们屏蔽了,不看他们发的朋友圈信息。”

顾小姐说,她不喜欢别人在朋友圈里发广告,还因为她认为熟人之间牵扯到生意关系、钱财往来,就会变味。“我看好友A在朋友圈里推广某奢侈品牌的包,说是工厂剩下来的原单尾货,可好友B买后私下说不像是真的。无奈是朋友,又不好深究。我最怕这种事。现在都说朋友圈里的假代购、假货不少,我不想为了点东西,搞得朋友间翻脸,索性不看朋友圈里的广告,不跟朋友发生生意往来。”

集赞加关注,可能存猫腻

同样让不少微信用户吐槽的还有日前在朋友圈里泛滥的“集赞加关注”。这类消息的通用模式是,要求网友关注其公众账号,并在朋友圈分享活动信息,同时收集赞的数量;当集满一定数量的赞后,可领取奖品一份。不过,奖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最近,市民王小姐就在朋友圈分享了不少这样的信息。在一个集赞送酒的活动里,她真的集到了活动要求的28个赞,可当她去领奖时却被告知1000份奖品已被领完。“我问了我身边不少热衷集赞的朋友,好像没人领到过奖品。有些活动根本不说共有多少份奖品,只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这东西又没人监督,我怀疑里面有猫腻。”

为加友,频繁骚扰附近人

去年年底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做营销的“微商”大禹透露,微信平台确实能带来可观的营业额,“不过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好友”。

大禹有一家实体服装店,但因地段偏僻,生意惨淡,月销售额不足万元。后来有人建议他使用微信营销,让每个进店的顾客都加他的微信。用微信朋友圈营销一个月后,大禹就累积了上千名好友,月销售额达4万多元。半年后,大禹的朋友圈好友近6000人,他的这家店月销售额冲破百万元。

当然,大禹有实体店作为依托,有现成的顾客资源可作为好友添加。对于那些没有资源的,寻找和添加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是他们快速添加好友的重要手段。沙女士的生意刚起步一个月,为加好友,她尝试过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然后一个个打招呼、发邀请。这种随机撒网的行为,运气好时能有两三成成功率,运气背时一成成功率都不到。

专业点赞、加粉,新网职现身

记者了解到,微信朋友圈里的种种商业行为已催生出了新的网络职业——专业点赞和加友。

淘宝网上,输入“点赞”进行商品搜索,立即跳出3183个结果。记者浏览后发现,微信朋友圈的一个赞售价0.1元到0.2元不等,15元可买500个公众平台粉丝。粉丝还有分类,精品真人粉10元400个,高级充数粉10元2000个,可指定到某个省的地区真人粉10元100个……在不少这样的商品详情里,都可看到几十万的销售量。

此外,还有口碑营销服务。如今,在朋友圈看到“我姐姐在韩国留学,暑假回来可帮大家带东西”这样的消息,有必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一种广告说辞,发消息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在韩国留学的姐姐,他只是收了别人的钱,帮人家做这样的口碑营销。

最新消息

腾讯确认:个人微信号联系人上限设为5000人

针对上周个人微信号联系人数量将设5000人上限的传闻,记者昨日从腾讯方面得到确切答复,近期微信会针对部分通过大批量添加好友从事商业营销的个人微信号做出联系人数量限制,设限上限确定为5000人(不包括用户所在群的成员数量),并对于用户举报较多,恶意骚扰,涉及销售假货、诈骗和商业侵权的个人微信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用户协议进行处罚处理。微信不鼓励利用朋友圈进行营销,但不会打击、限制合法合规的营销行为。

同时,为避免公众号的营销行为对用户的正常体验造成骚扰,腾讯也有具体作为。一方面,微信严格限制了服务号的每月群发条数(4条);另一方面,对于时下用户反感较多的订阅号“集赞营销”,微信在《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诱导分享行为的公告》 中有明确的处罚机制。

此外,对于在“微商”中流传甚广的消息——如果朋友圈发布的消息含有支付宝、转账、银行、汇款等字样的话,可能面临账号封杀,腾讯方面回应消息并不属实。本身微信支付和理财通就提供了发红包、转账、银行提现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用户的聊天对话都是加密的,微信不会对这种敏感信息做出监控和过滤,确保用户隐私不被侵犯。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朋友圈 营销 微信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