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周六发表署名乔·埃文斯(Jon Evans)的文章称,Quora之所以没有达到与Twitter相似的规模,缘于它的内在基因。问答网站的模式限定了Quora的内容背景,即使文章引人入胜,也难以激发用户参与对话的热情。虽然它将百科全书与社交网络合二为一,但从传播与普及的角度来看,它融合的是二者的缺点而非优点。
以下为文章全文:
试想:假如你有幸乘坐时光机回到2005年前后,且必须说服那时的人们相信,有朝一日,一款汇集各种问题、排列各种答案的免费服务将取得惊人成功,甚至比让人们发送140个字符的信息服务更成功。你能做到吗?
这项任务非常艰巨。从Quora成立之初,一直有人说,这个硅谷“明日之星”的规模将超过Twitter。可惜的是,预言未能实现,而且远未实现。
解释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那些精英用户阻碍了Quora发展自己的社区。我表示怀疑:目前Quora社区的确有些令人扫兴,但即使有些人因此不愿回答问题,读者的人数和潜水人数也应该远高于现在的水平,毕竟,Quora近年来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关注。不是吗?难不成,Quora并不像它的支持者所说的那么好?
这种结论合情合理,但有一个问题:它其实很不错。
最近,当我与妻子等火车时,有20分钟时间可供消磨。于是,我读了一篇题为《最具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地方在哪里?》的文章。我敢说,所有人读过后都会产生流浪的冲动。相信我,这很不同寻常:我这个人向来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甚至心血来潮,在Quora上写了一些文字:这同样不同寻常,因为我更愿意拿着稿费写文章。我成了Quora的粉丝。
但我算不上活跃用户,大概每周只上一次,看看有趣的问题,然后接着干别的事情。但我每天都会看Twitter好几次。我总是对汇总个人奇闻异事的做法抱有深深的质疑,但具体到Twitter,我却认为这很有意义。
在我看来,Twitter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对话——一种主题分散的对话,真实而有吸引力。它就像是一场规模盛大的聚会,所有人都在喋喋不休地讲述,而你随时可以聆听甚至参与进去。Twitter没有终点,它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目标。
反观Quora,却恰恰生来带有这种基因。一个问题,一些答案,就这样。
答案或许很迷人,但内容背景已经被提问者限定了,你不可能与之展开真正的交流——所以,你参与进去的积极性也就低了很多。虽然Quora还会展示其他问题的链接,但至少我本人很少会查看这些内容。我可以在维基百科中忘我地阅读数小时,但Quora并不具备这种魅力。
在Quora发展之初,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就抱怨Quora“对博客而言是一项可怕的服务。”这是理所当然的:博客从来都不是它的重点。但我似乎明白了斯考伯为何会有这番言论。Quora与Twitter的差异恰是说教与辩证的差异——多数人都更喜欢后者。
Quora是一个了不起的信息来源,但它的增长率和使用率却永远不可能与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相提并论,因为它偏离了人喜欢对话而不喜欢答案的本性,而它的吸引力又远不及维基百科,因为他人的问题永远都不如我们自己的问题那样引人入胜。它将百科全书与社交网络融为一体,但可惜的是,我担心,从传播与普及的角度来看,它却融合了二者的缺点,而非优点。
相关报道:
- 社交问答网站Quora加入YC训练营2014-05-10
- 社交问答网站Quora融资8000万美元:估值9亿2014-04-10
- Quora计划扩张问答以外业务 或转型博客平台2012-12-23
- 让谷歌感到害怕的12家新创公司:Quora居首2012-05-17
- 传问答网站Quora拟融资5000万美元 估值4亿美元2012-04-23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