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汪华
2013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今天在北京京举行,创新工场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汪华做了主题为《移动互联网下的新媒体》的分享。汪华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下媒体的内容生产、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他认为在移动时代,高质量的内容仍有价值,但内容生产和传播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媒体,应该遵循社区方式、产品态度,并且懂得新的流量玩法。
以下为汪华演讲实录:
不好意思,我也犯了丢三落四的通病,这可能是互联网人的共同特性,非常荣幸我能被邀请到腾讯十年庆典里面媒体的高峰论坛,我刚被邀请的时候,还是诚惶诚恐,我不太懂媒体,是纯互联网人,结果腾讯同学鼓励我说没关系,你就说说移动互联网好了。我就纯粹从门外汉的角度,看看在我这个角度看媒体是什么样子。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我们大概是2009年开始,开始投资中国移动互联网,当时IOS安卓设备差不多才有百万的级别,当时我们决定把整个基金几乎全部投向移动互联网,当时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赌博,虽然觉得希望很大,但是也非常的,有揣揣的不安心的感觉。
但是才四年过去,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当年只有区区百万级别的设备,到现在IOS安卓加在一起已经过五亿台的设备,估计用不了多久,十一亿台手机都换成智能手机也触手可及。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比我们进入互联网时候的想象还要快。
既然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了五亿用户了,但是我看来整个变化才刚刚开始,甚至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革也都刚刚开始,我们自己是互联网从业人士,一直觉得互联网这个东西很大很大,我们做的东西非常非常重要。
实际上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面,互联网虽然受众人口很多,网民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其实相对来说没有我们自己感觉的那么大,在大部分的,哪怕是在互联网做得比较好的行业里边,比如说像旅游,像电商,其实整个互联网占整个一些国民经济的,或者是说对应产业的百分比其实不过是10%,而在更多的行业,互联网甚至是很少的渗透,甚至是完全没有渗透。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年代之后,其实比如说以前端时间流行的BB打车或者是什么,移动互联网是一台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沟通任何环节的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实互联网就能进入到以前,移动互联网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进入到以前不能进入的领域,比如说出租车司机的领域,像代驾司机,这是以前互联网无法触及的,在互联网已经触及的,相对份额比较不高的领域,像旅游之类的,移动互联网会帮互联网做得更好。
移动互联网的真正发展其实刚刚开始。过去几年的话虽然已经发展到了五亿用户,其实只不过就是一个市场教育,或者是说用户普及认知的过程。
现在互联网只占国民经济的10%,移动互联网其实如果从交易或者是说经济的角度来讲,其实只有互联网的10%。所以移动互联网在现在位置,在国民经济里面其实只有1%。而在我看来,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之下,其实将来互联网可以占到国民经济的不是10%,而是50%,60%,甚至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就像骇客帝国里边的母体一样会真正的影响,或者是说夸张一点想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移动互联网将重塑传统行业
从质的角度上来讲的话,其实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代表了一种做事的方式。一种一整套的生态环境,凡是移动互联网进入的行业,比如说前段时间的出租车行业,比如说雷军进入手机制造行业。移动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会把互联网里面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说快速迭代,开放生态,数据驱动,打破中间链,重构产业,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大权益,让经济运行速度更加快,移动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重构一个行业。
前几天我们习主席说我们构造制度红利,改革红利,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在我看来,移动互联网就能担当这个重任,我们移动互联网的从业人士无论进入到哪一个行业,都可以帮助这个行业更好的升级,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认识,如果我们从更大的角度来讲,其实我们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从业认识,我们担负了整个中国经济升级、革命、换代的一个重任。甚至是我从更大的一个角度上来讲,从社会结构体系上来讲,移动互联网会重构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他们如何构成,如何交互。
举一个实在的例子,比如说1995年的时候一个20多岁的年轻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现在一个互联网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整个是完全完全不同的。无论是他们怎么样娱乐、交友,买东西,生活、做决策,甚至是世界观三观,整个已经被互联网所塑造了。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会更加深远,如果我们再过十年以后,再看十年后一个普通人和现在相比,你会发现变化不会亚与现在的一个大学生和1995年一个大学生的比较。
比如说我有两个孩子,老大八岁,从三岁开始用iPad,老二从两岁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手机平板。八岁的小朋友他已经熟练的用微信和他的小伙伴天天发照片,传语音,你可以想象到这样的一代小孩儿和年轻人他们长大了之后,整个社会会被重构成什么样子。所以,在我看来在这个里边移动互联网将来的趋势,这是我前几天希望在互联网大会上说的,其中包括了垂直社区,垂直工具,娱乐,O to O,企业应用软硬件结合。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媒体,所以我把这个跳过去。
我们过去几年在创新工厂,在媒体和泛媒体领域投资了很多的公司。其实非常荣幸,刚刚刘总提到了一些新媒体的时候,刚刚举了四个公司的例子,其中的墨迹天气是我们投资的。我发现我还是太保守了,我在列我们泛媒体的时候,没有把墨迹天气列到媒体里边去。
我们在这个方面说起来也非常有经验,公司在最近几年发展速度都非常的快,最好的已经达到了上亿级别的用户,而几乎有一半在很短时间内拥有了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是过五百万,甚至是过千万级的稳定忠实的用户,甚至是有一些像报纸,漫画,B2B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形成了社会形象、品牌和年轻人的符号。
移动时代的新媒体
所以就我们以前投资的公司,当他们大部分都不是媒体人所创建的,但是,我从那里边可以,你们有媒体人创建的,比如说像知乎,也有可能像完全是程序员创建的和产品经理创建的。这里我发现一些共性,移动互联网媒体时代,什么会变?第一个变的是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的层面。移动设备,包括现在的手机和平板,将来有可能有眼镜之类的更加先进的设备,实际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生产设备。
人人都有,随时可用,而且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说从摄像、拍照、位置,触摸屏等等各种各样,甚至未来会包括各种体感。这是从来没有过有这么强大的一个内容生产设备被那么多人所持有。而且一天24小时,24乘7。利用生产的成本,其实几乎降到了一个在以前看来难以想象的一个地步。
内容形态也非常非常的多元化,无论是说从文字、图片、声音、甚至是漫画等等各种各样的混合,排列组合,比如说前段时间在Facebook上做了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做的漫画头像或者是卡通故事,几乎把我的Facebook给刷屏了。因为阅读或者是说传播的需要,内容的组织形式,其实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的内容,无论是说变得更加的短小也好,还是说变得更加的对用户有亲和力也好,基本上跟以前都已经是彻底不一样了。
从内容消费的角度来讲的话,现在的内容消费第一个特点是短时消费,快速传播,任何一个东西,甚至是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达到几百万,上千万的用户。而信息的生命周期,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变短,一条信息可能最热的生命周期不超过一小时,常规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两三天,而内容本身是非常交互的,作者和读者之间交互,作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之间,内容和强参与已经把内容的阅读者和内容产生者的边界划得前所未有的模糊。
我依然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年代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无论是到了什么年代,永远都需要有深度,高质量的专业内容,而且这些专业内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的,真正高质量的专业内容实际上必须要有垂直领域真正的专业人士来创建,或者是说哪怕从草根里边冒出来的好的作者或者是说内容创建者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然后才能变成真正有效的专业的创造者,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媒体也有这样的特征。
知乎是在国内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知识社区,其实在知乎里边每个人都可以写东西,但是有几千个内容高端的创建者,他们贡献了知乎高价值的内容,哪怕是我们的暴走漫画,每个人都能画画,普通的用户也能画出有意思的漫画,即便是暴走漫画这样的草根平台里面,依然涌现了一批长期在画,甚至是原来专业出身的漫画从业者,他们在暴走漫画里边获取了很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而这正是传统媒体和从业人员真正擅长的。
传统媒体转型的最好机会
传统媒体进入移动互联网是非常好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是平台性的机会,刚刚已经说到了前端时间我们移动互联网已经达到了四五亿的用户,这个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个用户到达度的普及,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通过微信不断的教育用户,养成了用户通过手机阅读,以及使用信息的各种各样的习惯,甚至是还有更多的公司完成了支付和更多领域的垂直功能,或者是说,所以现在对于媒体来说,进入是最佳的一个时机。
最近上市了一堆公司,像58,汽车之家,他们本质来说都是依赖搜索引擎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搜索引擎他们没有办法聚集用户,也没有办法在用户群的基础上做垂直,所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说这些移动互联网普及了,那些巨头现在感觉是占领了大部分的一些机会空间,虽然这些像腾讯和这样的巨头公司他们实际上是搭好了一个特别好的舞台,他们把基础设施,用户聚合都做好了,我们的媒体,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不用花太高的成长,真正做好自己擅长和垂直的事情,从这些巨头搭好的舞台上去聚集用户和发展自己商业模式。
第二个是人群,这和平台是相关的,移动产品流行了之后,产生了整整一代新代际的人。他们无论是从阅读习惯,生活方式,接触知识的渠道,接触信息的渠道,包括世界观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和上一代人有了完整的不同。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说代沟,比如说是我和我父母那一辈人的代沟,那个代沟在我现在看来都不大。而现在的年轻人和他们上一代人几乎是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的。他们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和别人沟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聚群,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和写作。最后导致他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不是代沟了,这是代平行世界的关系。
而这个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举一个例子,这实际上是平台和新人际代替根据共同造成的结果,理论上来讲,像Instagram,本来不应该存在,因为Facebook他们其实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点是因为当移动互联网平台出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针对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身打造他们的这些产品,所以比如说Facebook移动端非常非常的烂,Instagram其实是更好的移动端的产品,更主要的是用户习惯的创意,在Facebook上最主流的是,大家分享信息,然后但是实际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及时通讯,沟通是他们更大的用户需求。
所以其实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年轻人,他们用这个的时候,他们觉得Facebook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他们爸爸妈妈用的东西,不是他们自己用的东西。其实在另外一个角度,当时我们另外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个90后的创业者,他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文青。我跟他聊天的时候,我说你是不是经常上豆瓣,他说了一句话把我给咽到了,他说那是大叔逛的地方,因为我是蛮忠实的豆瓣用户,感觉一下子被扫到了垃圾堆里的感觉。
所以说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巨大的变化。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于我们所有新媒体来说巨大的一个机会。然后我在分享一下我们的,我感觉我们的新媒体的公司或者是说跟泛媒体相关的公司,他们做事情的方法,我觉得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媒体的话,如果刚刚说我们把互联网的做法带到各个传统行业的话。
如何用移动互联网的方法做媒体?
一、用做产品的态度去做内容
当我们去做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我们第一个会想要的是什么,就是第一个我觉得产品的用户群是谁。我针对他们哪怕是一个用户群,比如说他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一个用户会有多种的需求,比如说我既然,我可能既有高大尚的需求,也有下里巴人的需求,最后针对什么人,我针对他什么样的具体需求和具体场景。
做完这个的话我会考虑我所有的产品,无论是内容还是产品,就是针对这个需求,针对这个内容去做的。然后我做出来的东西以后,我会通过这个发行,我会不断的迭代我的内容和做法,我会用数据去跟踪,做数据访谈,然后我会真正的以用户导向为目的,不断的修正我的内容产生方式,我的内容本身和我的内容递送方式。所以这个做法我不知道传统的媒体是怎么样做的,但是我们这边的这些互联网的同事的做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户导向,快速迭代,数据驱动。
二、用运营社区的态度去运营读者和作者
实际上在我看来,现在来说的话,就像刚刚提到了,内容产生者和读者之间的这些那根线已经非常非常的模糊。每一个读者实际上都广义的来说可能是你潜在的后备的作者和内容产生者,而每个人之所以到你的这个媒体上去读内容,他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接收,他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双向的一个交流,需要一个社群的归属感,需要一个内容再导入到我信息的二次解读,需要一个真正的我感觉是活在一群有共同感的一群同行中的感觉。
比如说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你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新闻本身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被假了140次解读之后就不一样了。所有的媒体在我看来是二元社区,就是说当和那种完全平等的点对点一元社区不一样,实际上是一个作者的社区和读者的社区。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互动,读者之间有互动,读者有可能会成作者,而你要很好的去维持整个二元社区的生态,流动性,活力,真正的去引导和经营,要去培育作者和读者。要去培育他们之间的交互。
三、用做流量的方法去做发行
因为传统上来讲的话,当传统杂志我也知道,媒体也做发行,不停的跑各大的发售点,但是互联网的做法实际上会更加的直接,比如说做流量的例子的极致我可以举一个例子,360,如果大家把在让我的内容到达受众这一点上拿出360来说的话,也是没有问题了,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们举一个例子,是暴走漫画,针对与草根用户群的,他有自己的用户群定位和自己的社区气氛,他想要考虑做流量和发行的时候,会考虑说我的最终用户在哪里,我的最终用户每天干什么事情,用什么样的产品,用户在哪里的话,我的内容就到达哪里,我们的用户在贴吧上,要保证我们的内容在贴吧上,我们的用户在微信上,要保证所有的内容出现在微信上,如果用户在微博上,我们就要做到微博上,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做成APP,客户在哪里我们就用各种办法去到达他。
而做流量这件事不是最近什么东西热门就立即去赶热闹的事情,做流量的事情是长久,系统化的工作,你每周都要去发现你的用户在哪里,新的流量来源在哪里,你每周都要想办法去做像产品一样,不断的迭代,增加新的内容管道,不断的跟踪,我的内容转化率是多少,迭代率是多少,不够的话再转化掉再去做只有这样不停的,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渠道上怎么发,发什么内容反馈更好,怎么样做点击率更高,甚至是几点发,什么时候弄,包括我们内容本身是不是便于被传播的,如果内容本身都不便于被传播,我的内容就要修改。
比如说有妖气去做了一个漫画,这个很好,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的话,就拍了一个30分钟的一个动画短片,是叫做有妖气的动画,在各个媒体上推广,短短的半年之内就炒红了一个在年轻人心目中非常有热度的知识产权的形象。
移动时代媒体的商业模式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走到新时代之后,这个传统的商业模式怎么办?这个方面其实我也没有很好的结论,因为你的内容都放在网上了,很多都是免费的,那么大家怎么样来活,当我认为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广告和订阅付费,我觉得在将来还一直会存在,一直是我们的媒体行业很主要的两大支撑或者是说付费的方式。
1.广告和付费订阅
我始终觉得这两种模式有一点粗暴,广告肯定是粗暴不用说了,付费内容其实也有点粗暴。所以除了这两种模式以外,我们能不能迭代出更新的,让用户感觉更好的收费模式,我们这边也有一些探索。比如说如果我们真的是说按照产品,按照社群,来运营我们的媒体的话,在有一些娱乐性的媒体上,我们实际上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IP,就是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和形象。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一个项目在暴走漫画,其实他们在,媒体或者是说形象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受众群和粉丝,如果一个东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大的受众群和粉丝的话,会产生很好的价值,移动互联网在这个方面是有优势的。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的几个月到半年之内就让一个形象或者是说一个知识产权或者是说一些东西达到了几千万的分钟,甚至是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这是传统的,比如说一些媒体或者是说一些方式需要花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才达到的。比如说喜洋洋与灰太郎也是花了不少年。移动互联网可以把这个东西加速十倍。我们一个项目在暴走漫画,在半年之内就把暴走这个形象甚至是成功运行成整个互联网跨到所有的媒体里边,一个非常非常熟悉和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
所以他们现在在做的一件事,实际上是以暴走形象作为例子,然后把他们授权给游戏,以暴走形象开发改良版的游戏,初步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2.粉丝经济
第二种可能性是如果你做得非常非常的好的话,实际上你是可以拥有始终的粉丝,而这始终的粉丝群可以给你产生非常非常高的价值。就雷军的小米我们就不举例子了,前一段时间和菜头在微信上卖明星的什么来着,贵宾犬吧,好像据说也卖出了不少份。
我们现在在这个领域里边的话,实际上这个并不难做。我举一个大家更惯常的例子,在起点中文网上抛开版权收费的书不算,用户在付钱阅读上来说,很大一部分用户并不是为了说我花钱买这个东西,你非常容易在别的地方看到盗版,实际上正版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非常多的人在上边付费的意愿是支持自己的作者,捧红一个角色,在那里斗富。
你有非常非常好的粉丝群的时候,你也可以开发出很好的让用户付费的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像日本的AKB48,某种意义上归结为新媒体的话,也是典型的粉丝的做法或者是说经济。
3.高端深度服务
当你内容免费,您真正聚集起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用户群,团结在你周围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可以做出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更多的服务。然后从那里去收钱的。这一点在传统的互联网界是一个非常非常惯例的做法。比如说我们腾讯的QQ也是免费的,然后百度的搜索也是免费的,甚至是360的安全卫士也是免费的,我可以在上边去挂什么安全流量器,可以挂平面,也可以做很多的东西。这也是一样,到了媒体的阶段的时候,如果真的做得好,比如说如果你是雪球你在金融或者是美股里边做得很好,你也有可能在上边开发将来金融理财的服务。
比如说我们多倍在教育领域里面吸引了很多的用户和读者之后,可以在里边去开发教育服务,在线教育服务。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一个APP叫做蛙才,有很多人在上边用,所以现在在蛙才里面也能销售基金,所以这是一个互联网的常规做法。
其实如果总结下来的话,其实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一代来讲,其实从商业模式来说是有非常非常大的潜力的。因为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我把它叫做定义为一个草食男,他们在这个年代的时候,如果围绕着移动互联网长大,如果他们长大了之后,或者是说已经是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他们买不起房了,其实在日韩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而他们的收入里边除去生活必须的收入里面,会有很高的份额是用在虚拟产品,虚拟精神满足和虚拟信息消费上。而这个收入的商业模式的来源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我觉得是远远超过我们的广告模式和直接的前项模式的。
相关报道:
- 投资人预测2015|汪华:医疗教育尚处塞班年代2015-02-10
- 创新工场出品 点心天气带你体验高清时代2013-04-24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