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基金淘宝店首月成“哑弹” 行业大佬自我检讨
2013-12-02 10:55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在以往年底的时候,当基金业大佬们坐在一起时,讨论的话题往往充满了行业优越感,比如对资本市场的看法、监管政策的走向及后市展望等,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

今年,这种优越感已经被互联网敲得粉碎,为什么余额宝规模能超千亿、为什么基金淘宝店令人大失所望、没什么如此庞大的投资群体在以往被基金业所忽略……太多的问题令基金行业的一次普通聚会演变成为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检讨会。

对于基金业而言,这样的转变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去基金化”

“在余额宝之后,很多基金公司也都在淘宝网上开了店,大家都以为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忽然发现开了店就是不行,区别在哪?”近日,在“中国基金业领袖论坛”上,当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于华抛出这个问题时,坐在他隔壁的百度百付宝总经理章政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妙的表情。

对于百度来说,几个小时之内卖掉10亿元的货币基金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想取得同样成功的基金淘宝店来说,却是遥不可及。如今,距离基金淘宝店开业已经过去1个月的时间,其间,除了易方达承诺6%首期年化收益的分级债基聚盈A崭露头角外,其他店铺并无惊喜。

“其实,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为什么基金淘宝店就做不起来,是模式不对、手法不对,还是因为刚刚开始,用户还不熟悉。”一位基金业高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在于华看来,其中的原因是余额宝把最好的体验送到客户的手边,客户只要手指头轻轻一划,什么都有了,而基金公司自己去开店,包括服务、开户都跟不上客户的需求,正是由于客户体验,形成了上千亿和大概2000万的区别。

“余额宝是不可复制的,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精神。”于华说。

大数据挖掘

对此,互联网行业则有另一番解释。

近日,某互联网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其实,余额宝和百度理财的成功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去基金化”。事实上,基金是很专业的金融理财产品,普通老百姓很难理解,不理解就不会形成购买,而余额宝和百度理财,他们在卖基金的时候没有特别告诉用户这是基金产品,而用户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就是基金,仅仅是一样很顺手的事情。

但基金淘宝店不一样,它上线的是真正的基金,除了货币基金,还有“更难搞清楚”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基金公司用专业的金融术语去卖专业的基金产品,这对于淘宝平台聚集的用户群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也不愿意真正花时间去搞清楚。

“完全不是对应的用户群,如果想让他们购买基金,比如经历前期漫长的投资者教育阶段,很难讲基金公司能等那么久。”这位互联网业内人士说。

该人士同时认为,余额宝和百度理财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大数据挖掘,“百度有搜索数据、淘宝有购买数据,数据不同,但背后都蕴含着价值,如客户需要什么,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等等。金融机构也有大数据,但更多的是作为客服的一部分,根本没用起来。”

他指出,随着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挖掘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满足于客户金融需求的模式将会出现。

风险、收益、流动性配比

当客户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经理总会奉上一句永恒的定律: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但该定律不被互联网用户所接受,这一点,基金行业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

“双11”期间,易方达在淘宝旗舰店中推出一款分级债基,最低认购金额100元,约定6%的首期年化收益,3日卖出3.39亿元,一炮而红。另外,平安银行日前跟中建投信托联合发行的一个信托项目,基础资产是平安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起点投资金额100万元,投资期间在1~3个月的年化收益为7%。

由此可见,风险完全不在同一量级的分级债基收益已经开始比肩信托产品,这就是互联网需要的金融产品:低门槛、低风险、高收益、高流动性。

在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看来,现在到了基金公司重新分配风险和收益的时候了,“投资的本质是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一种配比关系,而互联网金融基本趋向于无风险。那么,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否过滤掉原来的风险,把适合的产品推到互联网市场中来,这是我们基金公司很大的一个挑战。”他说。

“又要高收益,又要低风险,同时还要求它有流动性,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好比突破地心引力,基金行业本身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刘晓艳说。

她认为,可以引入一些第三方机构解决低门槛、低风险、高收益、高流动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比如在流动性方面,引入交易平台,抵押收益权,从而释放流动性,“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面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她说。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基金淘宝店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