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阿里腾讯抢滩网络信用卡 中信银行“引狼入室”
2014-03-13 08:12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刘田  我要评论()
字号:T|T

海量的潜在客户、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纯正”的互联网金融基因,再加上阿里、腾讯、中信银行以及众安保险的参与,网络信用卡即将推出的消息一出现,便引发了某券商“一场由互联网引领的信用卡革命正在悄然发生”的评论。

然而在不少银行业人士看来,这场强强联合的商业合作背后却并非皆大欢喜。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多家与阿里、腾讯洽谈过网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高管处获悉,两家互联网平台此前开出的合作要求代价不菲:银行不仅要向它们开放用户数据和风控模型,还要与之分享收益。“共享银行最核心的资源,这简直就是‘自杀’。”

某股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在网络信用卡业务中也只是承担了一个后台的作用,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到客户,客户数据资料等方面是银行和电商共享的。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说此前商业银行还可以抱着侥幸心理与互联网平台“跨界”合作、共享自己的核心资源,那么随着近日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的落定,现在的强强联合可能很快就要转为同业竞争了。

合作银行在“引狼入室”?

昨日,某家与阿里、腾讯洽谈过网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高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方开出的合作条件之一是要向它们开放用户数据和风控模型。

该高管认为,网络信用卡的门槛较低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扩大信用卡的使用群体,再加上借助阿里和腾讯庞大的用户量,合作的银行可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客户数和发卡量。所以对于一些股分行和小银行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但他表示,互联网平台的确是拥有大量的数据,但毕竟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对于信用卡的业务流程和风控模型还是不熟悉的。“如果银行分享了这些资源后,他们又不跟我们玩儿了,那怎么办?”

事实上,该高管的担心正在成为现实。

就在网络信用卡宣布推出的同一日,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10家民营企业拿到了民营银行的“准生证”,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这两家互联网巨头也将有资格从事银行业务。从合作伙伴变为同业对手,网络信用卡的蜜月期还将有多长?

除了共享数据外,与互联网平台分享本就不多的信用卡业务收益也是其他银行放弃合作的重要原因。

某股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在网络信用卡业务中也只是承担了一个后台的作用,进行风控、规则制定以及催缴等方面的工作,在获得的费用(比如罚息和支付费用上)银行和电商平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到客户,客户数据资料等方面是银行和电商共享的。所以说银行做这块业务,其实能够带来的收入不多,更多的是获得一个品牌效应。

据上述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介绍,一般而言,银行卡的收益主要来自三方面:刷卡手续费、银行卡年费和循环授信。目前国内的信用卡大都没有年费这部分收入,而中国居民普遍未形成超前消费习惯,使用银行循环授信的比例并不高。

“不仅如此,作为信用卡业务最主要的收益来源的刷卡费也在去年初被大幅下调了23%至24%。本来信用卡业务就是微利,手续费下调后几乎每刷一笔都是亏钱的,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如果再要分出去一部分,银行怎么办?”该人士称。

此外,上述某银行高管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信用卡的申请必须满足“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本人签字,但网络信用卡业务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该高管认为,网络信用卡无法满足这个原则,因此只能在特定场景(比如线上淘宝消费)、特定商户(线下)进行消费,而且一般都有额度限制。比如微信信用卡最高额度不超过5000元。

电商抢滩虚拟信用卡

由于选择了同一家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阿里和腾讯即将推出的网络信用卡在各方面都极为相似,同样采用了移动社交服务+银行信用服务+互联网保险服务的模式。

具体来看,两个产品的授信额度均由银行提供,都采用即时申请、即时获准的方式;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并确定授信额度。其中,中信微信信用卡的额度分为三个档次:50元、200元和1000至5000元。支付宝钱包内的中信信用卡的授信额度200元起步,上限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来定。

除了阿里和腾讯外,2月13日,京东也已抢滩信用支付领域,推出了针对个人消费者“京东白条”。尽管其本质为消费金融贷款,但因其在功能上与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业务极度相似,因此也被冠以了网络信用卡的头衔,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向金融信用资产领域迈进的一次重要突破。

对于“网络信用卡”这种说法,京东集团金融发展部高级总监刘长宏曾表示,“京东白条”只能在京东体系内使用,只是一个支持“先消费、后付款”的延期付款产品,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信用卡。此外,它也不能在其他商家或者线下使用。

但某电商业人士认为,“京东白条”基于大数据评级体系和授信模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被动信用评价和授信体系,是纯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变身为真正的网络信用卡并非难事。

零壹财经首席研究员李耀东认为,对于阿里、腾讯和京东等互联网平台而言,推出网络信用卡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它可以解决移动端的支付体验问题;另一方面透支消费也提高了支付工具的适用范围。

李耀东表示,网络信用卡的推出也折射出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争夺演进到一个新的深度。而近期各家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地在拓展移动购物场景、打车支付场景和一些O2O支付场景上。“尽管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绑定,但传统的信用卡在线上支付中仍然使用不便,用户体验有所不足,而如今网络信用卡的加入便可在这一支付场景中发挥出便捷优势。”

互联网金融再扩围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牵手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好处似乎显而易见。国泰君安的银行分析师邱冠华认为,网络信用卡业务可以推动客户与中收的增长。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7.8%,并仍在快速增长。此外,阿里和腾讯所拥有的海量用户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而在银行中收方面,邱冠华认为,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企业与合作银行可以联合向实体商户投放二维码专用终端,若该二维码终端同时集成普通POS机刷卡功能,将增加合作银行作为“收单行”的传统刷卡手续费收入。

然而,如果将和阿里、腾讯合作的商业银行应允的合作条件与本文开头提到的一样,那么银行得到的收益将大打折扣,获利更多的显然是互联网企业。

商业银行有三大核心业务,即“存、贷、汇”,存与贷不言而喻,而汇主要是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如今,网络信用卡无疑为互联网电商们完善其金融链条的“存、贷、汇”业务再下一城。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早已经很好地实现了传统银行的支付、转账功能。余额宝的上线标志着支付宝开始从“汇”到“存”的转型。对于支付宝的用户而言,支付宝不仅可以进行购物支付,还可以理财增值。事实上,在余额宝上线以来,正以强大的吸金效应分流着传统银行的活期存款。

网络信用卡的推出则类似于实现了传统银行的小额消费信贷功能,支付宝可以让用户“先消费、后付款”,这一功能的推出使得支付宝渗透了传统银行业“支、存、贷”三大业务。

对于腾讯和京东而言也是如此。在微信支付账户下,理财通实现增值服务、吸收闲散资金,微信银行卡提供小额借贷资金。在京东网银钱包账户下,“支、存、贷”三大业务对应的分别是网银在线、小金库和“京东白条”。

(本报记者杨佼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阿里 腾讯 网络信用卡 中信银行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