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在线音乐烦恼:不再仅是“音乐”
2014-05-05 17:08  IT时报  李栋  我要评论()
字号:T|T

一场在线音乐的变革,正在重新来临。

几天前,刘强东携手360,与恒大音乐、索尼音乐等唱片公司发布“东乐计划”,计划打造集数字音乐、实体CD销售发行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并且利用这一分发渠道重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这与两年前的一幕非常相似。2012年,酷狗、虾米、QQ音乐等各大数字音乐平台,联手唱片公司尝试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意欲推行让终端用户付费的生态模式。

但时至今天,愿意为音乐付费的用户仍凤毛麟角,各大音乐平台上提供的仍然是免费音乐。

“东乐计划”能否成功,仍有待观察。但在线音乐面临的尴尬现实是:数字音乐版权市场混乱,投资者小心翼翼避开这个雷区,音乐逐渐成为其它产业的附属。当然,也有不少音乐人和发行方,试图在iTunes、AppStore平台上闯出一条可行的收费之路。

手游、在线秀场成新宠

“YY直播间这样的应用,总共有23.8万的付费用户,却在2013年获得8.53个亿的收入,相当于平均每个付费用户消费达到304元,付费用户的价值密度相当之高。”对于在线音乐市场,合一资本创始人许亮满怀憧憬,认为其是个巨大的蓝海。

一个相对应的理想数字是,文化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年在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43.6亿元,较去年增长140%。

“两年前百度、QQ音乐联手搞的那波收费运动,最后还是偃旗息鼓,因为各家都有自己的收费入口,压根没指望靠这个来赚钱,仅仅是换取流量的途径而已。”对于在线音乐的付费模式,虾米网CEO王皓泼起了冷水。就在2013年,虾米网推出VIP服务,用户付费率达到5‰,至今已经达到2%,这就意味着约有40万用户付费,但王皓对此并不乐观。

按照他的理念,整个市场付费用户只有达到5%,才能保本,这个比例突破10%后,音乐平台、唱片公司、音乐人都能赚到利润,市场会健康发展,但目前显然还未达到这一预期目标。

在43.6亿元的在线音乐规模中,在线演艺达到36.7亿元,占据整体在线音乐市场的84%,这意味着去年只有16%的收入来自音乐本身。

如今各大音乐平台似乎找到了成功的变现方式:利用免费音乐吸引流量,然后通过手游或者在线秀场变现,微信的“节奏大师”竟然成了不错的版权收益来源。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这些方式,让音乐脱离了“音乐”本身,从内容变成了服务业。

版权市场混乱

“在线音乐就是一笔烂账。”作为最早积极推动在线音乐付费的先行者,王皓对于如今的市场现状无可奈何。

在数字音乐版权市场,流行包销和分成两种模式,唱片公司将音乐版权一次性打包卖给虾米、百度音乐这样的平台,或者将音乐授权给音乐平台方,按实际下载量分成收费。

但尴尬的是,一次性包销往往会让音乐平台陷入繁琐的版权纠纷。“经常有A公司把B公司艺人的作品卖给我们,然后B公司的艺人经纪人又来找我们要钱。上游唱片公司之间相互乱代理,有时对某首歌曲是哪家的版权都不清晰,甚至不是自己的版权,也敢和音乐平台谈包销。”对内容版权的乱象,王皓直言不讳。

但在唱片公司看来,虽然已经和百度、腾讯等各大音乐平台达成合作,但现在仍然是比较粗放式的付费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商业模式。“平台并没有把后台数据给版权方开放,唱片公司也不知道数据的真实性,这意味着目前仍是割据化的分配方式。”恒大音乐CEO宋柯表示。

投资市场不看好

近年来,PE和VC们将大把的热钱砸向了文化影视产业,据第三方机构新元文智的数据显示,2013年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总规模达到124.18亿元,同比增长110%。但武岳峰资本合伙人武平对《IT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在线数字音乐,业内资本普遍持谨慎态度:“数字音乐行业始终看不到回报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还是版权问题。”

“在国内投资搞在线音乐平台,基本没戏。”另一家曾投资在线音乐平台Jing.FM的PE人士则直言,目前在线音乐行业存在着一个相悖的怪圈:音乐平台迫于成本压力,对购买数字版权并不积极,导致这个市场鲜见买主。版权方由于买方稀少,也不愿意降价用薄利多销来打开市场,而是本着“能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连续上涨授权费用。“最终的结果就是上游内容贵,下游的内容又卖不出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脱离这个怪圈,资本开始另寻出路,其中有声读物和众筹平台这种数字内容新型模式开始备受青睐。前者类似喜马拉雅电台、懒人听书,后者类似乐童音乐的歌手众筹平台。“比如在线听书,能够以低成本获取内容,再找个播音演员把内容读出来,用广告和流量换取收入,很容易实现盈利。”该人士说道。

 相关阅读

音乐人的故事:左右不靠 自行突围

在国内的数字音乐中,南京的摇滚歌手李志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名先行者。

2011年, 李志将自己所有的库存CD付之一炬,采用自由定价的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自己的数字音乐。听众可以在下载试听后,以任意认可的价格将钱打入账户。他称自己为音乐个体户,并且用这种方式回敬着当时实体CD销售的不理想和整体唱片业的萧条。

在刚开始试行时,慕名而来下载歌曲的人很多,实际付费的却寥寥无几,一年的功夫只卖出去几万元,远远不如一场演唱会的收入,不过这也让李志和团队看到了线上音乐的希望:从以前几乎没有任何数字音乐收入,变得能够收取到一点费用了。

三年后,李志的数字音乐卖到了iTunes、GooglePlay、Amazon等主流数字商店,并且与国内的网易云音乐等平台达成了授权合作。但让他困扰的是,目前数字音乐还完全不能和演唱会等实体的收入相提并论。“六张录音室专辑加两张现场录音专辑卖了三年,收入还不如我家楼下书报摊一个月的营业额。”为李志负责线上音乐销售的迟斌自嘲道。

在独立做数字音乐的同时,李志还面临着更棘手的侵权问题:大多数时候用户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在各大音乐平台上下载到他的歌曲。自2010年开始,李志团队就牵头多名独立音乐人,联名给杭州某音乐网站发出谴责信并勒令下架未经授权的专辑,这也是国内的数字音乐人们第一次向主流商业模式提出抗议。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李志团队几乎和百度音乐、QQ音乐等国内二十多家音乐平台都打过交道,给对方发去各种律师函和邮件沟通,要求下架各种侵权的数字音乐。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各大音乐平台对数字音乐的版权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孤军奋战,除非中国数字音乐能够严格版权监管,取缔一切未经授权的数字音乐渠道,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商业生态模式。”迟斌表示。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在线音乐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