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评论 > 正文

云计算受限海量数据 雾计算成驱动未来科技真正力量
2014-05-19 15:52  牛华网  尤静  我要评论()
字号:T|T

雾计算

导语:《华尔街日报》今天发表评论文章称,当越来越多物体变得“智能”,能感受周围环境或能联网及接收远程指令,不够快的网络速度使得云计算也无法满足海量的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需求。此时一些科技公司提出了全新“雾计算”概念。和“云”由服务器驱动不同,“雾计算”由大家身边分散的家用电器、汽车、路灯等计算机驱动。也许很多企业计算的未来仍在“云”中,但雾计算才是引导未来计算变革的真正力量。

全文如下:

物联网加深云计算“困境”

很多人是云计算变革力量的“信徒”。智能手机也许会不断探索和寻求数据,但如果没有云,智能手机就没有意义。那些不设法将自己的数据和软件推广至数据中心的企业业务,终会被其竞争者击败。

支持云计算的人说,总有一天所有计算都将在云端进行,事实上不少云计算相关公司总会有意无意地向用户传递这种观点。

但事实上,将数据导入云端和从云端获取数据,比多数工程师或工程经理想象的都要难。

问题出在带宽上。如果一家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并想办法存储让人头痛的海量数据,只要通过高速线路来回传输数据即可。

但在现代世界,“连接性”越来越强,且无处不在。大家需要从各种不同的移动设备上获取数据,但说实话用来传输数据的带宽很慢。任何需要传送数据到移动设备的业务,无论是针对消费者的航空订票系统,还是针对移动销售队伍的企业数据系统,都需应付无线网络的局限性。《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称,美国人的平均带宽在全球排第35

这就是为什么移动应用程序会成为互联网,至少是智能手机上最常用东西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数据和处理能力有设备完成和提供。

随着人类对“云”依赖程度的加深,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物体变得“智能”,或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或能连接到互联网甚至远程接收命令。从喷气发动机到冰箱,所有一切物体均被施以无线网连接,这就是所谓的“物联网”。

3G4G蜂窝网络根本不够快,无法以生成数据的速度再将数据从设备传送到云上。当家庭里、办公室里的所有设备均加入“联网”行列,情况只有更糟糕。

新解决方案:雾计算

幸运的是新的解决方案诞生了。大家开始停止专注于云,思考如何让设备自身或“中间设备”(互联网和设备的媒介)来存储和处理“物联网”生成的海量数据。

思科的营销人员为这种解决方案起了个十分特别名字:雾计算。

和“云计算”一样,“雾计算”最初只是个营销术语,后来成新技术的代名词。从表面来理解,“云计算”像是漂浮在天空中某个遥远地方而又抽象化的东西。“雾计算”不同,它更贴近“地面”,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计算。

“雾计算”不是由强大的服务器构成,而是由那些相对较弱和分散的计算机,例如家用电器、工厂、汽车、路灯等构成。

思科公司销售路由器。大家都知道,除了存储,路由器也许是科技行业最不“性感”的业务。为了让自家路由器更有吸引力,并在中国竞争对手扰乱其收入来源前将路由器销往新市场,思科打算把路由器做成数据采集中心,路由器自己就能决定该对收集来的数据执行怎样的操作。

在思科的想象里,智能路由器永远不会与“云”对话,除非这些路由器要充当“神经中枢”来负载轨道车辆。

IBM也有类似举措,该公司希望能将计算推向“边缘”。IBM高管保罗·布罗迪(Paul Brody)说,该公司计划将传统的基于云的互联网“赶走”。(所谓“边缘运算”指的是网络的边缘,即互联网结束、现实世界开始的边陲地带。数据中心处于网络“中心”,PC、手机、网络监控摄像头处于“边缘”)。

“雾”的由来

从物理角度来说,云由服务器驱动。而在IBM的研究项目里,“雾”由大家身边已存在的电脑驱动。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举个例子,“雾计算”需要智能设备互相发送软件升级,而不是通过“云”。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雾”与“云”成了直接竞争对手。

归根结底,“雾”计算的诞生是因为数据太多,而这才刚刚开始。飞机是最好的例子,一架波音747的几乎所有组件都能联网,它们会记录并连续发送有关飞机状态的数据流。通用电气称,飞机单程飞行一次将产生0.5TB的数据。

飞机的廉价传感器也产生大量“大”数据,这些数据作用惊人。例如所谓预测分析让通用能够知道喷气发动机的哪一个部分可能需要维修。

为什么谷歌和Facebook都在寻求能提供互联网连接的新解决方案?通过热气球和无人驾驶飞机?那是因为无线运营商在这一方面没有作为。

当然,很多企业计算的未来仍在“云”中。但未来真正的计算变革将发生在大家身边,在“雾”中。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云计算 雾计算 驱动

责任编辑:尤静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