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本土导演金汉珉继《最终兵器:弓》之后,再一次操刀历史动作影片,改编真实历史事件——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12艘军舰,击败了数十倍的日军水师战舰,死守住鸣梁海峡。纵观两个小时,其实不难发现本片也是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战争片,结构与故事脉络相当简单,400多年前的朝鲜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题材其实与中国本土的“抗日剧”大同小异,但此片在韩国动员1700万观影人次,赶超《阿凡达》,刷新了韩国历年观影人次纪录,可见此片在韩国本土的影响号召力。这一数据不仅是对本片的认同,更应对此片引起的效应结合我国影视现况进行反思,为何中国同样题材在本国达不到如此反应?结合本片的影视元素,更能让国内创作者分析影视思维模式上的巨大差异。
棱角分明的主旋律人物。
金汉珉分别用了背景交待、他人描述、正面白描三个方面来塑造李舜臣(崔岷植 饰)这一水军统制公的伟大形象。开篇犹如本国09年国产谍战片《风声》一般用地图与文字简单交待了影片的战争背景与李舜臣的忍辱负重以及他的丰功伟绩,然后分别利用日军阵营对李舜臣的描述、朝鲜军营对于李舜臣的褒贬、李舜臣本人出场、李舜臣与儿子喝酒谈心、李舜臣噩梦中惊醒哭诉等这几场小场面的戏,让刚直不阿的历史人物在银幕上站住了脚。
李舜臣的忍辱负重,决一死战,誓死卫国的战斗决心,也在之后的海战大场面中得以处处体现。这是本片成功的最重要之处,金汉珉不吝笔墨,下了大工夫去刻画出人物的各个棱角,是当今国产抗日题材电影中鲜有的。一剧之本,人物为先。
大场面走肾,小场面走心,细节决定成败。
在一个小时的各种铺垫之后,海战正式开始了。
时间流逝一个小时之久才开始进入本片主题,但观众丝毫不觉拖沓,更无心时间的流逝。因为在前一个小时各种小场面的铺排中,金汉珉摒弃了假大空的理论说教,通过去边缘化塑造细节引起观众的共情——灾难中朝鲜小人物的苦难。为了传达秘密军情的男子,苦苦盼他归来的哑妻(李贞贤 饰),相信这是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金汉珉很聪明地在大时代中塑造了典型深刻的小人物,这其实是所有灾难战争片最讨巧的技巧,因为观众需要情感上的宣泄,需要这样一个身处苦难的人物的极端情感去与观众的情感嫁接,灾难背后的深远意义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
炮火连天、浪花飞溅的大场面给观众的,只是视觉上的震撼与冲击,而真正能够打动观众内心引起共鸣的,还需要小场面的铺排。本片利用男子哑妻在绝望中为男子传达军情,挥舞衣衫来渲染出了军民统一的朝鲜爱国主义情怀,这不仅仅是韩国本土化的一种小情怀,而是整个世界对于日本侵略主义抵制的一种共通之情,是一种人性的热血共鸣。
本片仅有神勇的李舜臣、简单的故事脉络、几个小人物,撑满了两个小时的紧凑剧情。这是中国电影目前很难做到的一点。李舜臣虽在本片中被过分神化,但上诉各种元素的弥补,并不像国产抗战神剧般让人抵触,中韩影像思维逐渐差距化,通过同一题材的电影展现得淋漓尽致。
声明:本文系张子涵供牛华娱乐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报道:
- 《鸣梁海战》国内将映 再现中韩抗倭历史2014-09-19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