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点牛金融20日纳斯达克挂牌 引领2018行业上市潮?
2018-03-22 16:30   华西新闻      我要评论()
字号:T|T

3月20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点牛金融(股票代码DNJR),以发行价4美元、开盘价5.2美元,开盘价较发行价大涨30%的增幅,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

点牛金融此次IPO以每股4美元的公开发行价共发行1,550,000股普通股,在不扣除承销商折扣,佣金和发行费用的情况下一共筹集约620万美元。

而在点牛金融的背后则有着更多互金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开始自己的上市之路。

紧随点牛金融之后的上市潮

3月5日,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上市。据媒体报道,近期凡普金科也加快赴港上市步伐,你我贷也打算从新三板撤出后,开启赴港上市进程。

2018年1月,陆金所亦再次爆出上市消息。

为什么突然之间,大家都瞄准了上市?

虽然屡遭调控,互金行业却是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

从去年初开始,不仅港交所高层频频向金融科技企业喊话,甚至开始了久违的制度改革,希望彻底打开局面。足见香港资本市场对来自大陆的金融科技的争抢姿态。

去年9月2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专门出席了众安在线上市的敲钟仪式,并当场公开表示,香港要为自己的市场结构调整做出努力,要夹缝里求生,一定要求变,在新经济中保持香港自身的市场质量,他希望能在未来几个月能够有比较大的突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宣读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时,更指出香港是开拓金融科技的理想地方,将推出多项有关政策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

点牛金融挂牌的纳斯达克也把互金企业视作重要的拓展方向。纳斯达克亚太区负责人Tomas Franczyk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科技的创新会驱动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业。”而这家美国证券交易所在过去三年中,亚太部的收入增长了三倍。

Franczyk表示亚太地区是“全世界一些最具创新性的金融科技公司总部所在地”,纳斯达克渴望与更多公司合作,为投资者开发更新的产品。“在许多地区,投资公司正略过实体阶段,直接采取线上模式。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被更大范围的潜在投资者接触到。”

上市将使点牛们更规范

对于互金企业的关注者们来说,上市或许是件好事。上市将点牛金融这样的互金企业转变成为公众公司,而这将促使点牛们更加公开、透明,这也意味着这些互金企业的投资者们将获得更透明、更公平的投资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上市的相关规则对互金企业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总体来说是个好事。

“能够在海外上市或是提交申请的都是优质资产。只要能够上市,利大于弊,应该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欧阳日辉说。对于海外上市原因,他认为有四方面,一是海外上市的条件比国内宽松;二是目前互金企业处于持续整改阶段,国内上市较为困难;三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互金企业有着较高的期待和投资热潮;四是从互金平台本身讲,选择海外上市,不仅可以融资,而且通过海外上市扩大影响力,并引进优秀的技术和人才。

欧阳日辉进一步表示,上市对中国互金行业以及上市互金平台的规范健康发展都是好事。“规范发展既要通过监管,也应更多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或是通过上市,根据上市的相关规则对互金企业起到约束、规范作用。”

以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点牛金融为例,成立于2015年的点牛金融在上市前后正在经历着业务快速增长的事情。运营年报显示,点牛金融2017年连续累计成交量连续突破5亿和10亿大关,截至2017年年末,计成交额突破12.4亿元。

在这个快速增长的时间点选择上市,点牛金融显然是为了走向国际化平台。在上市时,点牛金融董事长曾而新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可以推进公司的规范化治理,让公司更合规透明,并推动公司进入稳健发展的轨道。

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点牛金融可以更方便的引入国际化人才和国际资本,让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广阔。

另一方面,点牛金融主打的车贷业务在美国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据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分别约为35%和5%,而同期美国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分别高达82%和48%。做为有“车轮子上的国家”之称的美国,点牛金融的车贷业务更容易被国外投资者所接纳。

挂牌成功后,点牛金融携“中国车贷第一股”之名再来向国内消费者讲述自己的车贷业务模式会更容易被国人理解和接受。

2018年刚开局,点牛金融在纳斯达克,以开盘价较发行价大涨30%的增幅,引燃互金企业上市热潮,而随着上市与监管工作的逐步推进,上市之后互金企业们将转化成越来越透明的公众公司,或将改变互金行业的形象和走势。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点牛金融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江苏奥蓝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