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互联网 > 在线教育 > 正文

大脑智库:帮孩子做作业、孩子哭了就抱……我为什么坚持不对孩子说“不”?
2018-12-29 16:40   中国新观点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大概是因为父母要参与的,是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的全过程,父母走的每一步,影响的都是孩子的一生,所以即便是原本果敢的女强人、铁骨铮铮的硬汉,在有了孩子之后,都变得柔软且小心翼翼,在面对孩子的养育问题时,他们更会不由自主地反复斟酌再斟酌,力图避免所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或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路径。

这些问题可以是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第一口辅食应该吃米粉还是蛋黄米汤、孩子几岁分床睡最好、孩子哭了要不要抱等等。

其中,类似于“哭了要不要抱”的有关拒绝孩子要求的争议最为热烈。只要在网络端口搜索“对孩子说不”,就能得到“你要学会这样对孩子说‘不’”、“如何对孩子说‘不’”、“对孩子说‘不’,一定要在6岁之前”……的诸多答案。

但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不”吗?如果我们学不会对孩子说“不”,就一定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不够独立吗?

“不要吝啬给予孩子拥抱”

全职妈妈孙甜,孩子5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孩子哭时,她一定会二话不说地给予拥抱,而不是像网上说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因为她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便是偶尔出于撒娇的哭泣,也可以小小地纵容一下,带着温暖体温、熟悉气味和亲切声音的拥抱,可以令孩子变得安心,进而更愿意与父母分享所思所想,“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来自父母的身体的支持。”当然,拥抱孩子过后,该说的还是得说。比如,上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孩子因为看动画片闹脾气,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她采取的行动就是先抱孩子,让孩子镇定下来,再进行沟通,效果着实不错。

她还补充道,很多研究也都显示,婴儿时期缺乏拥抱的孩子,可能会爱哭、易生气且情绪易烦躁,而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宝宝,其长大后的心理素质要比缺少这些感受的宝宝健康得多。所以,自己喜欢给孩子拥抱的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即便孩子大了,我和先生也不会吝啬拥抱,因为我的拥抱是告诉她,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不管别人怎么说,作为父母,我们对你的爱都不会变。最重要的是,我家宝宝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及时周到的温暖。”

“替孩子写作业不是帮他舞弊”

在对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事情上,中国父母达到了空前一致的结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就连前段时间,通过《我的儿子是学渣》一文火爆朋友圈的学霸妈妈也都感慨,“曾经在我小时候怎么都搞不懂的鸡兔同笼、抽屉原理、数论,我现在竟然摸得门清……”

但这些筋疲力竭的爸妈貌似都只是在旁辅导,光是辅导就已花光所有力气。而80后妈妈许默却说,她已经不止一次替儿子“写作业”了。

“学校让孩子观察学校后写心得体会,但儿子只有一个感触——那口锅真大,再无其他。我就帮他写了一篇必须达到300字的心得。”许默坦言,儿子说编不出来啥感受, “没有感受非得逼孩子编,我觉得更是‘形式化’教育,我替他做,不是帮他舞弊,而是以不得已的方式尊重孩子,还可以保护他的学习兴趣,这也没什么。否则,下次再让他参观其他地方,他肯定不去。”

被问及是否担心孩子会因此产生依赖,许默直言,“怎么可能,那也太小瞧孩子了。”

她认为,一个始终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他绝不可能利用家长的善意去做任何让他感到羞耻的事情,“我儿子的自控力,我是知道的。”

“要给孩子买很多玩具”

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李欣给孩子准备的“小世界”时,都忍不住调侃“真奢侈啊,人家一个北漂,租个单间都特费力,你这给孩子还弄了一玩具房”;有的人甚至还会说,玩具太多对孩子不好,孩子不会懂得珍惜,孩子会因为沉迷玩具,疏忽外面的自然世界……

在汹涌而来的评论当中,李欣最不赞同的还是那句“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爸爸妈妈”。

“玩具就是玩具,爸妈就是爸妈,功能不一,性质不同。有没有玩具,我们都会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如果你在给孩子不少玩具后,发现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少了,那就得好好反省自己,而不是把责任推给玩具。”李欣的话和她四川人的身份很符合,直来直往,一点也不拐弯抹角,“再说,我家孩子懂不懂珍惜、能不能享受大自然,我能不清楚么?他需要的,不需要的,我比别人更明白,养孩子这件事吧,不能一味听信他人的,还得看孩子的需求。”

李欣表示,孩子的玩具虽多,但他对每一个玩具都很爱惜,而且对图像、数字和颜色很敏感,因此这方面的玩具会更多些。

其实,三位妈妈的话很直接也很好懂,都在阐述一个观点——“别人养孩子的方法,不适合我家孩子”。

换句话说,每个孩子的天性不一样,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不”。因为她们了解孩子的性格和需求,所以不惧闲言碎语、不畏“常言道”,大胆地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养育孩子。而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养育孩子时,患得患失,主要还是因为不够了解孩子,所以没有底气,也焦虑重重。

《读懂孩子》就是这样一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天性的课程,它是由专注定制化教育的教育平台大脑智库于2017年推出,大脑智库秉持“让天下没有难养的孩子,幸福一亿家庭”的使命和愿景,在3年时间里先后培育了2000多名生命解读师,100多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帮助数以万计的家长通过专业培训,重拾家庭教育信心。

通过这个课程,我们会发现,我们眼中看着没什么差别但就是“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孩子,其实也有分类,比如,视觉型的人对图形图像会接收得更快、听觉型的人对听到的内容比较敏感、而体觉型的人更喜欢一边操作一边学习。以体觉型为例,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边听音乐边写作业效率会更高,但有的孩子写作业时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的原因所在。

你呢,你是否知道自家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又是否还沉迷于妈妈群、哈佛女孩妈妈讲述的成长历程以及清华男孩妈妈的育儿分享里?

相关报道: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大脑智库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宿迁市牛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