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互联网 > 人物 > 正文

陈一丹呼吁以理性精神推动全球公益可持续发展
2019-09-09 11:02   牛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6日在深圳闭幕。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闭幕式主题演讲中强调,公益无国界,期望以理性精神推动全球公益慈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追求更美好世界的正能量推动力。

陈一丹表示,中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也是社会乐善好施风俗得以形成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公益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慈善公益的理念、模式、运作方法、监督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但公益的本质追求是共同的,即为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群体追求共同福利,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善”的共同追求。因此,全球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世界各地各种慈善理念和行动的不断交流和融通。

200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成为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目前,腾讯公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益筹款平台,上万家公益机构,7万多个公益项目通过平台,获得了2.47亿人次网友捐助的56.8亿元善款。

陈一丹指出,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不断涌现,将公益性社会组织、企业、公众乃至政府有效连接在了一起,推动中国公益呈现出“全民参与”的蓬勃态势。当代公益事业的形态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助力下已经焕然一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源,与当代信息化、智能化的载体有机融合,形成一份独特的互联网公益发展的中国样本。

当前,互联网已推动指尖公益成为新的公益现象,但也同时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将一次性的行为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如何让互联网用户与慈善机构建立并保持信任的连接?“这些问题,决定着互联网等技术能否真正帮助全球公益慈善事业实现健康而长久的发展,”陈一丹说,“答案的关键在于四个字:理性公益”。

陈一丹强调,理性公益,需要提升捐赠者思考的比重,抛弃施舍的心态,同时要求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平台做好制度建设。“真正的理性公益,需要参与各方理解与尊重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律,让善意结出善果。”

陈一丹还提出,在地球村成为现实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公益形式更需要全球化的视野,而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痛点,其希望在于未来的教育。通过教育及公益的结合,教育和科技的结合,不仅仅是修补人间疾苦,更多是播种并实现长久的繁荣。

他举例说,在教育资源短缺的哥伦比亚,2017年度“一丹奖”获奖者薇奇·科尔波特创立的“新学校”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这一模式不仅走出哥伦比亚乡村,还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被推广到全球三大洲、16个国家中。而在美国,2018年度“一丹奖”获奖者、麻省理工大学阿南特·阿格瓦尔教授创立的非营利性在线学习平台edX,运用互联网科技和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连接到全球任何地方,6年来改变了世界各地超过2000万学习者的生活和职业轨迹。这些事例都体现着技术与模式的创新为教育发展带来的新面貌。

陈一丹强调,当互联网拉近了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公益已不局限于某一地、某一国,也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跨国界、多方式,成为追求对全人类的普惠之益。在当今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中,不同国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改造和创新着公益慈善事业,在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下不断调整重塑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放眼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过程中会有未解决的矛盾,也会有发展引发的新问题,但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全球合作、全球创新的趋势仍未改变。”陈一丹说。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陈一丹 公益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宿迁市牛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