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互联网 > 网络安全 > 正文

揭秘:启迪国信连续三年进入魔力象限,背后的魔力
2018-10-17 17:35   搜狐      我要评论()
字号:T|T

近日, Gartner 发布了 2018 年 UEM 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Unified Endpoint Management Tools》,启迪国信再次榜上有名。这是启迪国信连续三年进入 Gartner 魔力象限,也是唯一一家进入此领域的中国企业。

启迪国信为何能连续三年进入 Gartner 魔力象限?

为此,网安视界对启迪国信高级副总裁袁辉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袁辉,启迪国信高级副总裁, 十一年移动信息化经历,企业数字化专家)

Gartner 魔力象限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对市场情况进行的图形化描述,以二维模型来描述厂商的实力与差异。

魔力象限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厂商

水平轴为“前瞻性”,考量该厂商提供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外部投资等。简单来说就是考察企业看的够不够远。

纵轴代表“执行能力”,考量产品的易用程度和价格、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简单来说是考察企业执行的到不到位。

魔力象限的评选是极为严苛的,分析师不仅分析厂商提供的基础材料,还会亲自试用产品,从而更客观全面的了解产品的技术和用户体验。

另外,魔力象限采用邀请机制,只有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取得相当成绩的公司,才会受到Gartner 的参评邀请,可以说,进入魔力象限的厂商,无论处在哪个象限,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业内领先的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启迪国信连续三年进入 Gartner EMM/UEM 魔力象限,成为该象限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中国企业。在传统欧美巨头垄断的移动安全领域,实现了突破,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国产软件。

界小编:Gartner 魔力象限的评价标准非常高,启迪国信为什么能进入魔力象限?

基因+坚持

启迪国信从05年成立就一直专注在移动信息化,成立之初,就与电信运营商和黑莓中国公司合作,推动黑莓业务在中国的应用落地。那个时候移动信息化还仅仅是传统信息化的补充,锦上添花的东西。

到2010年11年我们意识到,机会来了,移动的特性必定会带来巨大市场,而中国的移动信息化形态跟成熟市场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还没有自主可控的移动安全管控产品,我们成为了第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厂商,后来涌现出来的国内厂商基本上也都跟启迪国信有比较深的渊源,可以说启迪国信是移动安全管控领域的黄埔军校。那时候在很多大型客户那启迪国信都是跟国际巨头竞争,进入魔力象限是用户对标准化产品选型的基本条件,因为其公正和严格,所以在2013年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3年内我们要进入魔力象限。

为什么能进入魔力象限,我们回到基因+坚持这两个字,我们的CEO侯树立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有的市场你不做,这个市场就没人能做"。基因是蕴藏在血液里面的,是一种积累和传承,国内的移动信息化形态跟欧美成熟市场的完全不一样,欧美是规范有序的,每个细分市场都有自己的空间,而国内完全是空白,快速、疯狂的,野蛮生长之后,再进入有序的生长。

我们从0.1版本开始做,现在已经到5.1了,这个过程市场成长的速度确实跟我们预期的不一样,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做了很多“中国特色”的功能,有些是让分析师目瞪口呆的,但是确确实实是中国这个市场需要的,比如快速纳管,因为国内没有谷歌的zero-touch,很多大规模的业务设备部署分发的场景,设备纳管起来又很费劲,我们就自己形成一套标准,接下来这套标准就会成为设备厂商的“云定制”模式。所以简单点儿说启迪国信正视自己的基因,不断坚持做了一个产品,跟市场、需求衔接好了,具有壁垒和口碑了,很多荣誉自然就来了。

创业的市场很浮躁,媒体和分析机构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小,很多公司乐衷于先做市场再做产品,但是我们还是愿意踏踏实实的把产品做好,好的产品再来发声,效果是不一样的。

界小编:进入Gartner 魔力象限,对启迪国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吧,压力方面意味着我们的使命不一样的,十年前我们只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现在我们想做一个世界领先的产品。而且现在也确实有这样的机会,欧洲GDPR之后,我们欧洲的伙伴试用活跃度和订单比之前高了一倍,很多南美的合作伙伴因为dollar issue(美元汇率问题)极度渴望有欧美之外的竞争者来平衡当地的市场。

我们的国际化是从近两年开始的,但是布局很早,我们在13年就加入了全球企业移动化联盟(GEMA),2017年4月,在德国汉堡,举办了以“向世界发声,引领企业移动化”为主题的国际渠道大会,加速了在国际市场的投入。

目前已经成功在北美、欧洲等地部署,有很多南美、欧洲、中东的客户在使用。进入魔力象限之后,我们还收获了很多外企的需求,这些客户总部原先都是用的国外产品,但是因为国内移动化习惯、安卓生态等问题,在国内“水土不服”。国内的市场近两年也一直在井喷,各行各业的移动信息化都在深化,不管是业务方向还是数字化办公方向,整个形态也再往有序的方向发展。

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国内、国际市场都很好,我们都有机会,但是人才培养、管理急切需要加强。

界小编:是如何做到连续3年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

首先,我们有一支国内最好的移动安全管控领域的团队,大部分人来自于黑莓,Good-tech这些原来移动信息化领域顶尖的公司,大家对这个方向也很坚持。

移动领域的产品往往是看起来很简单,真要做好其实非常不易,公司有移动化的基因,人才有移动化的经验,我们产品使用的架构也是通过最佳实践演进出来的,从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 MDM产品,再到融合内容管理、应用管理,将产品升级为EMM,以及去年(2017年)我们把Windows 10 、macOS、IoT设备纳入统一管理,推出国内首款统一端点管理产品,启迪国信一直走在了中国厂商的最前列。

这并不是为了对标国际产品,而是源于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深入洞察,源于我们对移动信息化趋势的深度理解。

一方面,我们始终以客户为基石,通过不断与客户交流和实践来共同打磨产品。不同行业的安全管控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军队需要的一些审计功能,企业客户是不需要的,比如航空业的电子飞行包,头等舱的娱乐设备等等。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打造多个行业版本,为不同业务领域的用户打造定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下行业需求和客户案例,而是我们基于多年各种项目对客户需求的积累和提炼,而且最终我们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客户可以在我们产品上实现不同场景的管控覆盖,就像手机切换主题一样简单。

也正因为我们的产品和对客户行业的理解,包括中行、农行、招行、国家统计局、深航、中海油、五矿集团、深圳公安、青岛公安、以及多个战区军队等,更多用户都选择了启迪国信的产品。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是应用聚合的模式,中大型企业希望构建的是一个All in One的超级应用,因为微信是这样的应用,支付宝也是这样的应用,最终用户在用消费应用的时候已经形成习惯了,国外成熟市场也逐渐呈现了这种趋势,他们叫Workspace aggregator,构建这样的应用既要保障应用的体验有需要在应用、数据层面安全、可控,所以我们还给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套件,包括安全邮件,IM、浏览器等,既可以以超级企业门户应用的形态我们叫AppNest提供,也可以以SDK能力组件的形式用户自行选择集成,比如邮件、日历、即时通讯、实时语音、通讯录、同事圈、网盘等应用能力层面的,也有统一认证、推送、安全接入、MDM、容器等服务或安全能力层面的。

这种模式让中大型企业能够真正的像拼搭乐高一样,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实践适合的移动信息化框架,这个移动门户平台+安全管控的方案,已经在江苏财政厅,西部机场集团,海军某舰队等客户部署上线,Gartner 的报告中,也对我们这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另外,除了移动安全管控本身,我们也在平台上不断深化基于移动平台数据的分析和商业价值挖掘,目前我们在某大型银行的项目中,已经跟客户的大数据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进行深度整合,客户每天的线上、移动业务的经营分析报告很大一部分数据,来自我们agent在移动侧进行的采集,这也是UEM接下来跟IoT、大数据平台、安全感知中心进行整合的关键。

启迪国信对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刚才讲了,进入魔力象限,对我们来讲是压力也是动力,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意味着明确的规则,有限的成长空间,而中国这样飞速发展的市场,客户侧的空白,意味着各种交融整合的可能和广阔的空间,最终在这样市场打磨出来的产品,才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将始终以引领企业数字化为己任,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软件。

网安安视界评语

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看到启迪国信在连续三年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背后,是启迪国信人的不断积累与创新,把技术做到领先,代表的是国产软件正在走向世界,启迪国信在移动安全管控领域已经符合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软件标准和要求,也期望启迪国信早日实现更高的目标!

关于启迪国信

启迪国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启迪国信)成立于 2005 年,是清华启迪旗下控股企业。启迪国信是国内最早投入企业移动安全及移动化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多年移动端技术的积累下,逐步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从而打造了“云 - 端 - 安全”一体化的企业级数字化服务能力,成为启迪控股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

相关报道: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启迪国信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江苏奥蓝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