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还是维护银联利益?
而对于央行突然出手干预第三方支付的原因,有观点认为,央行之所已连出重拳监管第三方支付主要是出于维护银联利益的考虑。
据悉,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前,中国银联是银行跨行转账、银行与商户结算的唯一渠道,多年来,靠来自商户的分成,银联赚取了丰厚的收益,但当第三方支付出现,这种唯一性不复存在,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绕绕开银联,直接与银行进行合作,即使是不得不走银联通道,它们也会借着庞大用户群体不断迫使银行降低费用。
对银联而言,更严重的是,此前颇为清晰的界限开始模糊,第三方支付开始涉足线下交易,不断布置自己的POS机。这使得银联被进一步“架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银联都在试图干涉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2012年12月,银联曾印发《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
当时即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银联希望将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全部“招安”至自己旗下。
去年8月份,银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要求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并提出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银联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诉求,非金机构无论是网络支付,还是线下收单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联通道来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于去年7月下发的新的收单办法第二十六条表示:“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这被业内解读为,央行已经默认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业务中的支付结算可以绕过银联。
当时,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对媒体表示,银联意图“招安”的举动是逆市场开放之大势对第三方支付企业一次不恰当的非市场竞争之举,是在金融领域冒天下之垄断大不韪。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第三方支付被银联收编,不仅会极大地降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效率,甚至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要大量终止现有业务,导致电子支付行业整体倒退至少10年。
正是因为银联在过去的种种举动,业内才会认为是银联干预了央行的决策,致使央行将监管大棒挥向第三方支付。
但央行对此明确否认并称,之所以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主要是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出发,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银联也否认干预央行决策,称央行的举动完全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支付风险出发和考虑的。
相关报道:
- OpenSSL曝重大安全漏洞 可致网购支付密码泄露2014-04-09
- 央行回应互联网金融监管:重点在风控2014-03-25
- 央行网络支付限额草案悬顶 P2P第三方支付转型2014-03-20
- 仅凭信用卡卡面信息便可直接支付 网络消费或存安全隐患2013-04-11
- 专家建言网络支付安全 期盼建立风险承担机制2013-03-04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