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于今日头条否认被腾讯收购的事情引发各方讨论,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创业者眼里,能够被BAT看上就是意味着成功,当然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则是拒绝的,比如前面说到的今日头条,以及曾经的豌豆荚。
或许这两者之间不能相提并论,但看到今日头条张一鸣果决的态度,难道不是跟豌豆荚的王俊煜如出一辙么,曾经软件分发市场炽手可热,估值陡增,91顺势站队百度,遭到了同行自称“强悍的创业者”的王俊煜的鄙视,同样也就是这个曾经被周鸿祎评价为阳春白雪的人,在经历重重经营困境后,最后还是向阿里低了头。
如今软件分发流量虽然不容小觑,但势头大不如前,估值极度缩水,相反的个性化资讯大热,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资讯平台的估值更是水涨船高,BAT也纷纷布局,上线天天快报、淘宝头条等产品,引发激烈竞争,即便这样今日头条依旧愿意保持独立。
今日头条为什么不站队BAT?粗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不管是腾讯还是百度、阿里,巨头往往强势,今日头条站队后想保持独立恐怕很难,如果经营不善,后期只会落得个自生自灭的下场;
2.沦为广告或者各种流量入口,巨头业务繁多,但凡能够带来流量的都会被接入比如电商、游戏等业务的入口,沦为倒流工具;
3.今日头条有一颗成为下一个BAT的野心,他深谙巨头无暇将业务重心放在该领域,如此一来就有机会摆脱BAT阴霾,成为互联网一方诸侯;
4.不缺钱。
相反的,站队BAT又会为今日头条带来什么?
1.钱;
2.资源,BAT讲究生态,加入BAT后,借力生态系统,形成完整产业链,倒流、增加变现可能等等;
3.得到巨头扶持,形成绝对市场竞争优势;
4.期权变现,创业团队财富陡增。
今年年初,今日头条的广告挂满公交车,二环看头条,到了三环还是看头条,或者只有看了这些广告的提醒,一些早已因为各种原因不看头条的人又重新回归,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今日头条的用户数达4.8亿。紧接着就传出今日头条即将融资的消息。而上一次融资要追溯到2014年。
目前今日头条的营收主要来自于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单一的营收方式或难支撑服务器采购等方面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今日头条要想成为下一个BAT,拓展营收模式才是重点,目前内容+电商已经让自媒体人尝到甜头,但平台如何接入,如何开拓商业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单凭一己之力恐难实现。
BAT之所以是BAT,一方面占尽时机与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勇拓业务,同时实现不同业务创收。如果今日头条要成为下一个BAT,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一旦走错,或许就会成为今天的豌豆荚。
相关报道:
- 腾讯应用宝发布“星APP”1月榜 春节元素席卷移动互联网2017-02-17
- 腾讯周涛:应用宝和小程序都在解决用户痛点2017-01-14
- 腾讯林松涛:CUI让互联网商业模式发生本质变化2017-01-14
- 知乎完成D轮1亿美金融资 今日资本领投腾讯跟投2017-01-12
- 腾讯加码知识付费领域布局 投资知乎后再投在行&分答2016-11-24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