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ofo小黄车风靡东西方市场 引领全世界“骑”起来
2017-03-16 16:49  扬子晚报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不久前,共享单车领军品牌ofo小黄车与曾经风靡全国的自行车老牌飞鸽合作吸引了大量眼球,《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多次关注报道。这一互联网创新生力军带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范例,透射出骑行浪潮在“互联网+”时代的强势回归。作为全球最大共享单车平台,目前ofo注册用户超过2500万,连接车辆超过150万辆,提供骑行服务超过4亿次。从此前比达咨询发布的《 2016 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在ofo用户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7.8%。仿佛印证了时尚界“风水轮流转”的永恒规律,从80年代的飞鸽到如今的小黄车,我国的交通出行风尚也再次指向了双轮出行。

小黄车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最爱?

90后的一代从小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千禧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行车慢慢被小轿车取代,但在互联网+时代,小黄车再次掀起了一股骑行大潮。小黄车能够大行其道,借助年轻群体让骑车出行重焕生机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90后的一代许多都是“无房无车族”。经济刚独立甚至未独立,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受限,加上如今交通成为了大城市共同的难题,与其路上添堵,不如选择ofo出行,经济实惠又快捷,相对门槛较低。

其次,年轻人的观念更加开放,追求更加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ofo小黄车应运而生。今年两会期间,ofo甚至推动了“新动能”、“共享经济”等词汇成为热门,其倡导环保、鼓励共享的理念也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追求。根据比达咨询的用户调研显示,“轻便好骑”是用户选择ofo的原因之一,这也是ofo与飞鸽、凤凰等老牌自行车强强联手的结果。

再次,ofo无论从外形还是轻便程度来说都更适合年轻人出行。根据澳大利亚最大汽车保险公司NRMA的研究,车辆颜色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密切相关,而小黄车选择的黄色既弥补了蓝色绿色等冷色调无法引起机动车司机注意的缺陷,又避开了红色这一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放大色”,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同时黄色又是百搭时尚的潮流色,更加彰显活力,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追求。15kg轻便车身与可调节式座椅也更符合“轻松出行”的理念,当然广受喜爱。

最后,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也是一种情怀,能够触发90后的怀旧情结。ofo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就是90后北大高材生,对于90后的生活方式本身有着深入的了解,年轻的创业群体也为这个品牌注入了活力。在出租车、地铁等现代化出行方式入侵的同时,90后对于儿时熟悉的永久、飞鸽等国牌自行车依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当自行车与互联网+时代结合,在满足年轻人热衷新奇、追求新鲜的同时,也能唤起对熟悉出行方式的怀旧体验。

ofo共享单车在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坐第一,这与其骑行体验佳、用户满意度高、投放速度快等绝对优势密不可分。

互联网+骑行,ofo为传统自行车行业注入新血

作为互联网时代创新模式代表的ofo小黄车,与具有80年历史的国有自行车老牌飞鸽的合作完成了“互联网+传统产业”的鲤鱼跃龙门(+微信关注网络世界),依靠新动能带动旧动能实现共同腾飞。飞鸽市场部总监王治国表示,在ofo小黄车投产前,正值行业下滑,产能需求不高之时,而ofo的加入无疑是飞鸽的一次机遇,如今飞鸽对共享单车的生产规模已达每月40万辆。无独有偶,同样与ofo合作的上海凤凰在A股表现神勇,出现连续多个涨停板,ofo给传统自行车企业注入的生机不容忽视。

以飞鸽为代表的传统自行车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与缝纫机、手表作为“老三件”走入千家万户。30年前,63%的北京人将自行车作为首选交通工具,而如今已经降至12%,传统自行车行业急需转型。ofo共享单车牵手飞鸽自行车重新掀起“互联网+”出行浪潮,带来了自行车行业的又一个春天。

值得关注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球各国都是亟待解决的出行难题。首创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的ofo不仅为攻克这一普遍性难题提供了绝佳解决方案,更通过走出国门,将黄色骑行风潮带往新加坡、英国伦敦地区、美国加州等海外地区。

在近期举办的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上,为与会者提供免费骑行服务的ofo小黄车大受欢迎,赚足人气,询问小黄车何时能在更多城市开通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可以肯定地说,由ofo携手各方打造的“中国智造”新双轮,不仅让骑行风潮在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强势回归,也正影响着全世界的出行风向。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ofo

责任编辑:刘楠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