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银行卡盗刷排行榜:65%是快捷支付惹的祸,支付宝被投诉最多
2017-03-16 17:01  钛媒体    我要评论()
字号:T|T

每年的3.15打假,已经成为了社会对问题企业集中整治的时刻。今年除了对商品的严打细究,银行卡遭遇盗刷问题也成了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银行卡和移动支付的联姻,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别样的便利之外,也成为经济安全问题频发的温床。公益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联合广州云润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了《2016年国内银行卡盗刷大数据报告》,首次对国内16家主要银行客户在网上公开的盗刷投诉进行数据分析报告。

平均单笔盗刷:35883万元

报告显示,

2016年全年,银行卡盗刷全网公开的投诉量共7095次,信用卡和借记卡盗刷比例基本持平,累计造成客户经济损失1.83亿元。单次盗刷投诉平均损失金额达35883万元。

这份报告综合了国内来自微博、聚投诉、网站、论坛等8000多个站点、218亿条数据统计。综合分析得出,单次盗刷金额10万元以上的大额盗刷共442次,占总投诉量的6.2%,其中71%为借记卡盗刷。

第一盗刷投诉大户:工商银行

关于被盗银行卡的数据统计,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等16家银行。其中,

工商银行全年盗刷投诉量1923次,成为盗刷投诉第一大户,占总投诉量的25.6%,涉案金额3874.8万元;

建设银行盗刷投诉量次之,全年1507次,涉案金额3720.4万元;

招商银行盗刷投诉量875次,涉案金额2358.3万元,超越四大行中的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位居全行业第三。

此外,结合聚投诉统计案例来看,盗刷投诉的解决率极低。以工行为例,2016年,21CN聚投诉共接到银行卡盗刷投诉1705次,其中工商银行投诉750次,涉盗刷金额770万,但仅起哄175件被解决,解决率23.33%,用户挽回损失213万元。工、建、农、中四大行的投诉解决率分别为23.33%、36.97%、23.08%、27.08%。

需要指出,不仅银行投诉解决率低,盗刷事件的报案情况也并不理想。7095次盗刷投诉案例中,有2268次投诉中明确说明了报警情况,其中有148次报案投诉反映警方不予受理。报案不受理率6.5%。

第一盗刷通道:快捷支付

此外,根据明确盗刷渠道的2362次盗刷投诉统计,65%的盗刷渠道为快捷支付,23%为网银支付。在快捷支付盗刷中,97%通过第三方支付盗刷。

其中,支付宝涉及的银行卡盗刷投诉最多,全年共562次,位列行业第一;京东钱包次之,278次;财付通(含微信支付)245次位列第三。

和复制银行卡盗刷不同,第三方支付所造成的的盗刷在解决和赔付方面,一直都处理的并不乐观。专业人士也表示,“目前,行业内除了之前的复制银行卡盗刷是有可能赔付的之外,其他木马等信息泄露造成的盗刷,包括监管机构在内默认是不赔付的。”

虽然在2016年央行颁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已明确银行承担快捷支付资金损失的先行赔付责任,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可否认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相互推诿的情况仍大量存在。

支付宝:“被盗刷的用户会得到全额赔偿”

面对盗刷情况的数量之多,第三方支付老大支付宝表示,从风控数据上看,支付宝发生盗刷的概率是极低的。截至目前,支付宝的资损率低于十万分之一,低于行业水平。支付宝承诺,“如果查明确实是盗刷,会通过保险公司保障用户权益,被盗刷的用户会得到全额赔偿。”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线上交易以其支付便捷、手续费低廉、服务多样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但在无卡支付领域,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此起彼伏。

首先,支付过程中的验证信息成为交易授权的关键,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显。目前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和立法还存在很多漏洞,个人信息买卖黑色产业链条快速发展,一旦犯罪分子非法获取了客户的信息内容,就可能突破验证完成盗刷交易。

其次,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控机制不严,存在较多风险隐患。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变造交易类型、套用MCC码等违规情况,移动POS机申领和管理不规范,在网络上无需提供特别的资料即可购得POS机具,甚至部分POS机存在动态变造商户名、自动交易拆单等情况,导致银行对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判断的欺诈风控体系准确度下降,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等风险隐患。

此外,当前引发投诉的银行卡盗刷,主要以电信诈骗为主,究其源头基本为不法份子通过伪基站、改号软件等犯罪手法进行诈骗的实施,由于电信运营商来电显示服务无法提供真实来电,给用户、银行在识别和防范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支付宝

责任编辑:刘楠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