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互联网行业,对于造谣这种恶性竞争手段,早已是屡见不鲜。每当一个行业处于爆发或者上升期,总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出现。的确,作为“下三路”竞争手段,谣言能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
谣言往往是以一些无法作为事实根据的揣测和爆料作为基础,稍做加工就能成为一篇“爆文”。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令笔者惊诧的是,从去年开始在线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谣言四起的情况,本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清静行业,如今却被搞的乌烟瘴气。
笔者近日查阅资料后发现,如今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陷入了某种“病症”。
不久前在线教育领域某上市公司财报发布后,网络上就迅速出现了对其财报解读的负面文章。另外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其教育业务的普通调整也被用来做文章。去年12月,知名自媒体人葛甲就爆料说一家主营少儿英语精品在线的公司也遭到疑似恶意攻击。
近日,又有一家在线教育企业无端“被黑”,就是刚刚更名为tutorabc的vipabc。谣言出现后,tutorabc迅速做出了官方回应。tutorabc称,这种引用知乎匿名爆料捕风捉影的报道系典型的造谣手法, 其官方已经委托金杜律师事务所采取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事后笔者也特意查询了一些相关报道和资料,发现tutorabc近期运转良好,没有出现谣言中的现象。而且tutorabc刚搬进了位于上海金融街海伦中心的新办公大楼。金融街海伦中心是由金融街控股在上海打造的5A甲级办公楼,其中tutorabc将B、C两栋写字楼打通,总占地近上万平方米,可容纳超过两千多个办公座位。
据笔者所知,其实早在2016年9月,tutorabc(原vipabc)就与金融街控股达成战略合作,直接持有金融街海伦中心B、C两栋写字楼。所以,谣言中有关裁员、撤离什么的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谣言中有一条是假,那基本就可以断定所有信息皆是造假。但当在线教育行业都出现恶意攻击时,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现在恶意攻击的手段都非常高明,一般套路是找一个“托”,在某个地方发帖以示自己是出于某种原因才“不得不”爆料。前段时间,共享单车领域的“互爆”事件就是如此。
同样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匿名爆料,说摩拜和ofo内部均存在贪腐现象。后来两家公司均出面回应不存在贪腐,并且都已经向警方报案。
究其原因,容易出现造谣中伤事件的这些领域,基本上都处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的阶段。比如之前提到的共享单车,据笔者所知二手车电商之前也爆出过大规模恶意攻击事件。不过,即便在线教育行业处于上升期,市场规模增长,也不应该出现这种低级的做法。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3%;预计之后几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达2692.6亿元。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各家现在应该将全部精力聚焦在业务层面,以实力说话,而不是互黑。有意思的是,就在tutorabc被黑之后,其官方还公布了一则好消息以正视听。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对恶意攻击的最好回应,以实力回应谣言。
6月5日,全球最权威的英语评测机构ETS旗下的托业考试(TOEIC)与tutorabc(原vipabc)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tutorabc成为ETS托业考试(TOEIC)目前唯一指定的在线培训机构。
不只如此,根据南方网6月1日的一篇报道显示,tutorabc目前在移动端单月使用频次已经超过50万。与此同时,tutorabc的学习APP也在5月初登上过教育APP类下载前4名。
个人认为,在遭受恶意攻击、谣言、诽谤时,公司的态度决定了它能走多远,这是格局大小的问题。就像tutorabc这样,以实际业绩作为回应,可能是给幕后黑手最大的打击。
回顾历史,很容易发现互联网业内将造谣作为一种竞争手段的现象数不胜数。但笔者在这里要提醒一句,任何正常的健康的商业模式,都不是靠恶意攻击赢来的,踏踏实实做好业务,为用户服务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特别是在线教育行业,一个以“育人”为主要业务的行业,不仅要有起码的企业社会道德,还要有“师德”,决不能出现一边“育人”一边“失德”的现象。
相关报道:
- 高考人机大战落幕 AI或成教育变革下一个突破口2017-06-08
- 在线教育平台无忧英语赴美IPO 去年净亏损4亿人民币2016-05-13
- 2016年K12在线教育会何去何从?2016-03-28
- 视频盗版,在线教育不要重蹈唱片的覆辙2015-09-07
- 在线教育效果进化论 100教育用技术提升线上学习体验2015-07-22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