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网络视频 > 正文

朋友圈还在晒照片?5招玩转 iPhone X 让你成为点赞王
2018-02-05 14:09   浙江在线      我要评论()
字号:T|T

科技和娱乐的混搭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月1日,陈可辛现身北京三里屯他的短篇作品《三分钟》首映会现场,但此次推出的并非传统的院线电影,而是一部全程使用 iPhone X 拍摄的短篇作品。

据悉,短篇作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女列车乘务员在今年的春节与家人、孩子站台短暂团聚的故事。对他们而言,春节的意义全然浓缩在这三分钟的团聚中,期盼、激动、喜悦等情绪的贯穿,更代表着大多数中国人对家、年、团聚、幸福的定义,故事精巧又温暖感动。点击链接可观看完整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MTIzMTM0OA==.html

《三分钟》短篇作品片段

体量虽小,但这部短篇作品的精致程度令人折服,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镜头设计、光影使用足以媲美电影级作品。据悉,发布会后优酷上线了5个拍摄技巧的小视频,陈可辛导演从运动镜头、特殊视角、人像光效、延时摄影、慢动作这5个角度,告诉普通用户如何用 iPhone X 更好地拍摄视频。

小巧的 iPhone X  实现“运动镜头”全掌控

相比于笨重的大相机,手机小巧性、便携性的优势对于普通用户大有帮助,尤其是iPhone X 的机身轻盈,单手操作也毫无压力,更有利于尝试运动镜头的拍摄。陈可辛导演也表示:“有些一镜到底的镜头,如从火车车厢直接移到窗外的站台,手机比大相机灵活太多。” 

此外, iPhone X 所独有的1200万双摄(分别为28mm f/1.8广角镜头和52mm f/2.4长焦镜头)均支持光学防抖、手持防抖,拍出的画面更稳定、顺滑。即使是摄像小白,也能用 iPhone X ,拍出一个精彩的长镜头,实现绵长的情绪引导和渲染,拥有炫耀的资本。

大胆尝试“特殊视角” 拍出不一样

小巧的 iPhone X ,搭配市面通用的外设支架等配件,可以尝试很多独特角度,如高空、地面的两极视角,移动物体的固定跟随视角,狭小空间内的全景视角等,带来更多的新奇感。拍摄时大胆尝试不一样的角度,说不定就能成为视频中最大的亮点。

在陈可辛导演的短篇作品中,有三个镜头充分体现了 iPhone X “特殊视角”的丰富想象力。其一是安装在火车前部穿越隧道山川,数度光影变幻, iPhone X 的反应都快速准确,焦点稳定,没有出现虚焦;其二是火车从上方驶过的镜头,小巧的机身保持了足够的成像空间和景深;其三是通过小型稳定器安置在小演员身上的主观机位,以孩子渴望见到妈妈的视角在人群中穿行的画面极具感染力。

iPhone X 如何拍出最美人像?

“灯光”在任何影视拍摄中都必不可少,好的灯光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iPhone X 出色的人像光效,通过对背景的暗化虚化呈现浅景深的人像效果,突出人物和线条,实现聚焦主体的舞台光效果。随手一点,就能自如切换不同的人像光效,实现明暗细节的还原,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对建立人物性格大有帮助。

陈可辛导演在发布会上也爆料,自己经常用 iPhone 手机拍家人,自然光的人像效果,完美捕捉了家人每一瞬间的喜怒哀乐。

延时摄影 如何用 iPhone X “改变”“重组”时间?

相信很多人都想拍出“延时摄影”这种大片感的作品,如美丽的星空、来往的人流等,在短短几秒内就可以表达几个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可辛导演在首映会现场也谈到,“电影之所以有趣,可能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去记录时间、改变时间、甚至重组时间。”这正是导演认为延时摄影的魅力所在,表现出时间纬度的加速变换。通过 iPhone X 自带的延时摄影后期处理特效,不需要专业的“长枪短炮”,普通人也能轻松拍出“大片”的感觉。

巧用“慢动作” 视觉错觉带来的情绪传达

很多人认为,在视频中运用画面特效是不真实的,是在故意控制观众的情绪,其实不然。陈可辛导演在他的短篇作品《三分钟》一开场就是一个孩子摇晃烟花的慢动作镜头,配合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画外音,孩子孤独、等待的感觉跃然心头,完美捕捉了人物的情绪。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用 iPhone X 能够轻松掌握更多专业的视频拍摄手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拍摄手法,重要的还是要有真实的情感,这才是能够打动人的关键。

iPhone X 的硬件支撑、简单操作和“电影级”画面呈现效果,足以让普通人轻轻松松实现导演梦,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点滴喜乐。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何不用一部温暖的全家福短片记录更多美好瞬间呢?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iPhone X 陈可辛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