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轨道交通行业掀AI热,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成就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
2018-04-28 10:47   观天下      我要评论()
字号:T|T

4月27日下午,“中关村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会”在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对接会由中关村管委会主办,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丰台园管委会、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华夏幸福创新中心、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承办。

本次对接会以“汇聚中关村轨道交通优势资源,助力首都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关村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与应用单位供需对接平台,对促进中关村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在北京市轨道交通重大项目中示范应用,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升级有着重大意义。来自60余家中关村轨道交通企业及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重大办以及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市轨道交通建管公司、快轨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约200余人参会,百余项中关村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在会上展示推介。

“人工智能+”成为本次对接会的最大热点。现场涌现了一批可以直接落地的AI解决方案和成熟产品,尤其是在参观洽谈环节,51家通信、信号、车辆、安全保障、运营维护等领域中关村轨道交通企业的百余项创新技术新产品在现场进行展示。而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作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效益最显著、研发实力最强的区域,随着本次对接会的举办,必将对AI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推广产生深远影响。而定位于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社区的华夏幸福创新中心,也有望一举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丰台科技园有 2万家企业入驻,已然成为丰台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总部聚集区。作为首批获批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试点”,丰台科技园已聚集骨干轨道交通企业133家,不仅是技术的领跑者,更是标准的领跑者。全球首次实现自动驾驶的时速200公里城际铁路莞惠城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全球首条互联互通地铁重庆地铁五号线信号系统等核心技术都在此研发。与此同时,园区已形成轨道交通、军民融合、应急救援、节能环保四大特色产业群,并实现生物医药和工程服务、科技服务等多个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传统实业的发展,需要前沿高科技推动,来实现“智能制造”。继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后,总理强调推进“互联网+”来拓展“智能+”。“智能+”就是将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这不仅为轨道交通等传统实业带来产业升级的机遇,同时也将给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开发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本次活动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实现轨道交通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供需双方的面对面对接。

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华夏幸福创新中心位于丰台科技园的核心位置,首倡产业社区的概念。秉持“产业优先、国际交往、创新驱动、智慧社区、魅力生活”五大理念。不仅能满足办公、会议、路演等商务需要,同时集居住、休闲、运动、聚会、餐饮等生活设施于一体,力求打造“生态、智慧、创新、文化交往、健康活力”像家一样有温度的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早在2017年中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初衷非常简单直接,一方面为丰台科技园区轨道交通等优势行业企业以及来自全国入驻总部基地的实力企业提供人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支持,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另一方面,依托丰台科技园的行业资源优势,帮助入驻创新创业企业与丰台科技园的实业用户近距离对接,“近水楼台先得月”实现创新产品和方案的行业应用与落地。

为此,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间曾多次承办和主办类似的对接活动,为供需双方提供产业交流平台,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汇聚到一起,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平台、商业交流平台以及专业服务、生态办公环境,实现产业链合。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承办此次对接会的原因。

华夏幸福创新中心之所以承办本次“轨道交通”对接会,关键是想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更多以AI为加速器的产业交流平台,从而形成闭环。即供需两端在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形成良好对接,促成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促进创新产品和方案的行业应用与落地。而这也成为诸多入驻企业对比更多商区而选择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最看重的优势所在。

活动现场,华夏幸福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对接会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将打造“永不落幕的智能+对接交流平台”,塑造家一样温暖的产业社区,服务于创新创业企业,搭建更多供需对接和交流机会,推动“智能+”加速落地。

相关报道: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华夏幸福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江苏奥蓝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