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工智能 > 正文

当IT服务遇上物联网,文思海辉工业物联网平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8-09-17 17:04   苏州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物联网正迎来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期,逐步引领人类社会进入泛在感知的智慧时代。9月15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于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本次博览会重点参展商之一,文思海辉深耕9年,物联领域硕果累累。在无锡物博会中,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为此次文思海辉参会的最大亮点。

(文思海辉展位)

文思海辉物联网产品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物流、车联网等多领域多行业的系列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其物联网综合能力客户高度称赞。其中,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包括自主打造的OctoIoT工业物联网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设计的智能水务、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都能极大提高提高传统企业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外,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提出,赋予农业科技魔力,融合物联网和农业自动化技术,实现有效增产,提高经济效益。

拥抱数字新经济,探索物联新时代

据有关报道,物联网被业内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产业技术第三次革命,其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前景可谓无限光明。据麦肯锡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

本届物博会的主题为“数字新经济,物联新时代”,围绕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等热点问题,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同展望物联网广阔前景、共商物联网发展大计。当天,众多领导参观文思海辉展台,并对文思海辉的物联网业务表示称赞。文思海辉集团副总裁兼华东和华中大区总经理段涛介绍道,文思海辉物联网团队成立于2009年,目前拥有 3000多名IoT行业专业服务人员,服务于 100多位海内外知名企业客户,一直致力于用科技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领导参观文思海辉展台)

在谈到物联网的现状及未来时,文思海辉意识到:物联网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设备的接入,互联网连接60亿人,而物联网连接的设备高达几百亿,远超地球人口,但设备型号不同、规格不同,需求也便多种多样;二是物联网的应用,商业化应用既是物联网存在的基础,也是物联网的未来。

基于当前情况,文思海辉物联网以IOT平台及智能工厂为定位,IOT平台支持万物联网,而智能工厂便是制造业的商业化应用。OctoIoT工业物联网平台主要专注工业级互联网,通过可靠的工业级无线通信技术,快速、便捷、低成本地搭建属于各公司自己的工业级物联网;智慧工厂以OctoIoT系列产品为保障,使制造企业变身为以数字驱动的大规模定制工程,达成个性定制产品规模化、工业化的目标,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直接由制造商源头对接客户,提高沟通效率,降低购买成本。

处在中国物联网重镇的无锡文思海辉成立于2009年,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客户涵盖微软等众多财富500强企业及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已建成包括嵌入式软件研发与测试、IIOT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中心多个业务板块,赢得客户诸多认定。

除此之外,领导还着重了解了文思海辉物联成果,包括物联网综合能力、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对文思海辉的物联网综合能力给予肯定。并对文思海辉提出希冀,愿其不忘初心,扩大新业务投入,将工业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等作为升级主攻方向,攀升高端价值链,助力其他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聚力前行,共享共赢

(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峰论坛)

文思海辉获邀参加16日的物博会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加快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文思海辉表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分享,让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充分共享,例如数据共享、平台共享等。一个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平台,对工业与制造业企业无疑是迫切需要的,这将会加快工业企业的发展与转型。”

当前文思海辉物联网业务渐入佳境,走上了一条从大规模到高价值的良性发展轨道。文思海辉将紧跟“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引领本地科技企业、集结优秀科技人才,努力探索跨界融合、发展共赢的新途径,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更快发展积极发挥科技引导力量,实现价值共赢。并与政府领导和广大物联网生态企业等共同探讨物联网产业现状、前沿科技以及未来物联网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以促进物联网开发领域的分享和交流。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文思海辉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江苏奥蓝德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